神州数字CEO孙茳涛:升级认知之改变

ToB行业头条(微信:wwwqifu)报道


孙茳涛于2004年创办神州数字,神州数字于2013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2008年创办钱袋宝, 钱袋宝于2016年出售给美团点评;2013年创办掌众科技,掌众科技于2016年出售给中新控股。

图片14.png

2019年3月30日,中关村赛德科技企业成长互助促进会2019年会在北京百川汇召开。本次年会以“暖、凝聚、认知升级”为主题,邀请百位创盟企业家、投资人等各界人士共同参与。

神州数字CEO,CBiBank创始人孙茳涛先生在会上发表主题演讲,以下为孙茳涛演讲实录,由中关村赛德科技企业成长互助促进会(公众号:创盟成长)与嘉宾协调精编整理,内容如下:

改变

世界上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很多的变化。包括我们自己,每天都在新陈代谢,通过在微观世界中细胞的多次分裂,实现整个个体的焕然一新。今天的自己和昨天的自己其实已经有了非常多的变化。要说这世界上什么东西是唯一不变的,那就是“改变”本身。只有改变无时不刻在进行,所以尽管每天我们看到的公司还是原来的公司,看到的家人还是原来的家人,但是外部环境一直在细微的改变,包括孩子在成长,父母在逐渐的老去……如果我们没有学会用变化的心态去面对新的一天,那么事情很有可能不能顺利地进展,问题也不能很好地应对。

局限

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局限和边界。那么作为一个企业家来讲,如果能够发现自己的局限,并且找到突破自身局限的方法,那么就有可能实现自身的升级,从而使自己的企业取得更大的发展,更大的变化。我觉得,就我自己而言,经历过多年的打拼,自身的局限依然没有完全打破,边界没有扩大,依然没有取得最实质的变化。

我以前做过神州付,钱袋宝,后来又做了掌众科技,这些公司在我手里,做到一定规模之后都产生了一定的局限。对此,我此前选择的方式是换一条赛道,重新再做一个新的事情,乐此不疲地去做新的事;可是很多年之后回过来发现,其实做的每一件事情可能都由于自身局限而导致其发展到一定的规模、一定的程度之后就没有办法再获得突破。由于我的格局、视野、管理能力的局限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局限,最终限制了我的企业的进一步成长。在钱袋宝卖给美团点评之后,我以前有那么两年的时间经常拿我自己去跟王兴对比,然后发现我这里比他差、那里比他差,可能比来比去,发现了有十几点存在差距的地方。现在两三年过去了,我发现自身的问题其实并没有根本改善,从而使所做的企业依然没有一个实质性的重大的突破。做了几年之后或许只能又转到其他方向,企业的规模却还是难以突破。所以我觉得局限和个人边界这件事情是大家要去认真思考的事情,更是我自己需要再去思考的。

专注

其实上次年会分享的时候我跟大家也说过这个话题,我在2016年的时候我以为自己知道什么是专注,因为我似乎好像一直蛮专注的。以前做用电信运营商的体系来实现行业的支付,后来做了神州付、做游戏点卡的支付,再后来做钱袋宝,去做银行卡及POS机这样的支付,再以后做了信贷业务也是基于移动互联网上的支付底下的这样的一个业务。我自己感觉好像是蛮专注的,但实际上这种专注是不够的,导致我做的企业在我所从事的领域当中并没有形成一个非常强大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是说在一个很细分或者一个宽泛的领域当中,并没有非常强的优势,更没有针尖产品,以至于我在所谓的一直专注的领域中,在和竞争对手发生博弈、发生竞争的时候,又没有特别强大的竞争力展现出来。

我们自以为的专注其实是一种错觉,实际上回顾钱袋宝以前做的产品线,我们既做移动支付,又做网络支付,还做POS收单。在移动支付方面我们又做了贴膜卡、二维码支付等很多这类的支付项目;在网络支付方面我们有网关的支付、to B的支付,还有POS机,“小精灵”、“大精灵”等一大堆的产品线。因此,表面上看着好像我很专注地在做支付,但实际上以细分的角度来看,自身的精力非常的分散。一个350多人的企业,其实往细里一看,公司十几、二十几条产品线,每条产品线上投入的人力和精力并不很突出。反而我们看一看我们在快速收单领域当中做得非常优秀的企业——瑞银信、卡拉卡、盒子支付,他们就很专注的只做一两款的单品,聚焦在POS收单的领域。虽然现在两年多过去了,我的公司卖给美团点评已经好多年了,但他们在POS收单领域的业绩这几年来一直在稳健增长。虽然行业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也有很多的挑战,但是他们在细分领域当中做的越来越优秀。所以专注也是让我去反思的一件事情。

研究和思考

研究和思考可以用另外一个词表达就是学习。其实对于学习这件事情,我想在座的企业家们没有任何人会去排斥。对于我来讲,在学习这方面尚有很多不足,具体来说就是没有去把它拆分开,而其实研究和思考是两件事情。通过最近的反思我发现自己没有去很好地研究产品,没有去很好的去研究未来产品线的变化形态,以及用户需求的变化;而关于思考可能更多的是发现在某一个细分领域的刚需,以及我们如何很好地满足这个刚需。根据以前给大家分享过3+1的创业方法论,在分析刚需之后,项目可能就直接启动了,其实这种思考不够完整,也不够系统化。这是我对学习这件事情的一个反思。

时势

关于大势的判断是企业家最重要的一件事。很多时候在时间点、在趋势的选择上,你选对了一个高成长的趋势,之后你哪怕在这个行业的发展过程当中只跑了平均数,你也一样是一个赚钱的、并且活得很不错的企业;但如果你选择了一个相对来说没落的行业,或者说被大多数人看到其成长趋势的行业,而你又是跟风来做的话,等你准备好了产品、做好了市场的时候,随着市场规模、市场环境的飞速变化,可能行业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了下一个阶段。所以对时势的判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创新——区块链支付

接下来说一说我们现在做的一些事情,也让大家对我们近况有一些更多的了解。这十几年来,我们一直沿着支付的这条业务线去做创新。我们做过很多支付类的公司,卖了钱袋宝、掌众之后,我们主要的精力在区块链和网络银行这两个方面。

在网络银行领域,作为一家获得美国牌照许可的国际银行,从2016年开始到今年3月份开始试营业,我们在牌照的申请及前期筹备方面花了将近三年的时间。在银行这条业务线上过去三年里基本上没有任何业务收入,一直在做合规,和全世界各种监管去学习,以及锚定市场、创建团队的一些事情。

在区块链领域,过去两年我们做了很多的投入,陆陆续续在这个行业当中投资和孵化了10多家企业。实际上关于区块链这件事情,这一刻我自己也在不断地问自己,因为我们内部的一个观点就是无论区块链还是数字货币,我们认为它是一个边缘化的金融市场,它和现有的监管体系、现有的金融体系是有很大的冲突和挑战的。通过不断的发展,我们认为,未来在全球的金融体系当中一定会有一个份额会留给区块链金融,而不仅仅是区块链技术,但是这个空间可能不会太大,这是我们一直以来的一个观点。很多行业刚刚起步的时候可能都会经历一个蛮荒的阶段,就像大家回顾过去的七八年,整个数字货币领域的价格在上蹿下跳,而且这个行业也发生了非常多匪夷所思的事,也可以叫做超出我们一般道德底线、或想象极限的事情。这个行业是很有未来发展空间的,可为什么很多在金融业内要对其加上更多的监管和约束呢?因为我们越来越发现,其实很多事情仅仅在道德约束或者说人们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下,会使人们的人性中恶的一面释放出来。区块链金融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权威规则的约束。这也是为什么在金融领域当中,各个国家都加强行业监管力度。

在区块链这个领域当中,未来的几年我们将怎么去投入?怎么去走?其实这一刻我们也没有一个特别明确的策略。我们还处在不断思考,不断去学习的过程中。STO是我们目前最看中的一个方向。同时,我们更看好一带一路带来的新金融机遇,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这样一个大机会。中国现在有70多万家进出口企业,还有20多万家在全世界内去投资做生意的中国企业家,跟国际产生很频繁交流的企业有将近100万家,那么中国的大众富裕人群也有全球化资产配置的需求,当然金字塔顶层的那部分用户群可能已经被私人银行服务的比较好了,他们已成为私人银行具有高粘度的客户群体。 

面对大众富裕人群的全球化资产配置需求,境外金融机构的服务其实并不完备,那么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中国现在个人的财富在全球化的配置比例还不到中国人居民财富总值的1%,而美国是40%这样的一个比例。当然我不是说中国人今后未来的十年全球财富配置也能到40%这么大的一个规模,但是我相信这其中将有一个至少是十倍甚至二三十倍的成长空间,所以我非常看好这样的一个大的赛道。而且我们有支付及信贷相关业务的背景,我们正好借由自身的背景优势和资源积累在这样一个一带一路的大机会之下去为走出去的中国企业,以及走出去的或者说想走出去的中国个人在全球化资产配置当中去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服务,CBiBank.com就是在这样的思考下诞生的。

产业布局思维

这个话题也是上次跟大家一起分享过的,有些事我觉得现在可能还是有价值的,此外我再分享一些我的新认知,并把我觉得以前看法不对的地方进行否定。以前有段时间我总觉得我没有做大企业的一个原因是过多地低头看路、低头去想,而没有去看看远方、看看前方在哪里。所以我在2016年年底的时候,我们就很想去做一系列新的业务,做很多的生态布局,做一些产业链的布局,做多产品线的布局,以迎接一个大的发展机遇的到来。以至于我们在区块链这个领域当中,投资孵化了大概10多家企业,但实际上现在看来,我们这10多家企业虽然有相当一部分也算是业内的第一梯队了,但是没有一家企业特别专注投入到一个细分区间里边,很大程度上是我们不够聚焦,而把兵力过多地分散在很多事情上,从而导致了这样一个结果。所以我目前对此更认可的指导思想是单点突破,一定要在细分领域当中打穿和打透。 

我认可这个思路,就是我因为我以前创业的时候犯过很大的一个错误,在我们新发现一个市场需求后,就马上去论证这个需求是刚需还是伪需求、弱需求。如果确实是刚需,那我们就进来干,然后创造现金流让它去赚钱。其实这些时候我们都没有去想一想这个市场到底有多大规模,这个企业做到什么样程度可能会是它的天花板。结果好多时候一个行业我们做了几年,虽然将这个行业约百分之九十的客户都做下来,可是这个行业却已经到头了。另一方面,当我们想在所做的领域扩展出一些新机会的时候,又发现这个机会其实非常小,在里边做了很多新的实验和新的尝试以后,榨不出来新的机会,所以又出现一些新的情况,陷入新的困境。就像三体里边所讲的对手毁灭你与你无关,在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支付出现之后,我们的神州付游戏点卡的分销体系,就在别人完全没跳入目标市场的时候,这个市场就已经大幅萎缩了,这是以前我们犯的非常大的一个错误。现在我们再去寻找刚需,有点像经典力学和量子力学之间,我们刚进到宏观阶段,我们依然得按照经典力学的方式来去做自己的规划,做企业也是这样。可是在这个时候你仍然需要另外一个超越的思考,去以更高的维度去看待这个事情,从量子思维角度去看,未来会是什么样子,所以要常规地进入又时不时地必须跳出来,不断的让自己在这个过程当中看清自己企业到底能走到哪里去。

上次分享的时候,我的感受就是好像创立一个企业可以靠盈利、靠融资以及靠上下游的资金流这三种方式来为企业创造更好的现金流。实际上这两年下来我也尝试了里边的一些方法,发现原来我们一直是在做一个赚钱的企业,靠自己的现金流滚动发展。对于99%甚至99.9%的企业,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靠自己经营的现金流量来让企业成长壮大,当然适度的去做一些融资去补充一些现金流,也是无可厚非的选择。但是客观的情况就是绝大多数的企业其实是很难在资本市场上拿到让自己满意的融资,无论是股权还是债权。如果我们把企业的发展的现金流来源锁定在靠融资来提供,按照这个标准当然会有很多企业被当做成功企业。我们很多时候看到的成功的企业,他们会在媒体上有很多的演讲,有很多的成功的故事,实际上背后死掉的企业更多。所以我是觉得,对于绝大多数的企业来讲,还是得靠踏踏实实的经营现金流,靠自己的利润的滚动的发展,让自己的企业健康良性的发展,这个话题也是我现在也非常愿意跟大家探讨的。

人才需求是义、利、名

以前我跟大家分享过一个观点,就是人才是没有性价比的。好的人才就要给他很好的一个回报,他才有可能留在组织当中跟我们一起往前努力。但我现在这一刻来看,其实这样子去看人才其实有点太把人才看得局限了,人才的诉求是有非常宽维度的。最近跟宋良静交流的时候,他就讲到,内部的人才他至少有三个方面的需求,一个是义,一个是利,还有一个是名。核心的员工或者核心的高管在义、利、名三个方面,一定要给他一个充分的满足,或者说是不断的成长的满足。如果只有利益其实是不够的,他做企业或者做他自己工作、创业等等,到底能获取到什么样的一种成就感,我们就一定要在这个过程当中让他得到充分的满足,或者说不断地满足,这样的团队才有可能跟着我们一起走下去。还有另外一点的就是你的高管,适度地也要给他有一些名义上的满足,不能说所有的采访都是CEO,虽然这样对于企业的宣传会比较聚焦,对于提升企业的大众识别度比较有利。但是如果有机会,一定要让我们企业的高管和我们其他的合伙人一起去分享成功之后的成就感。从这三个方面都给予核心人才一定的满足,这样的就能让更多的人围绕着核心团队往前走。 

升级与心性成长

最后再跟大家简单分享自己内心的感受,跟大家说说欲望。我自以为好像能控制住自己在创业过程当中一些不正确的欲望,但实际上跟自己的欲望博弈的过程,是非常艰难和也是非常痛苦的,有的时候似乎稍稍有点进步,可是一转身可能又退了一大步。就像神州付在香港创业板上市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我们的业绩不错,经营也还好,市场也比较好,公司的市值从刚刚上市时的几千万美金涨到3亿美金左右的规模,可是那个时候我们的心态就是觉得3亿美金好像就像6000点的股市一样,仅仅是个开始,还会等到30亿美金甚至300亿美金,所以我们整个创始团队一点股票都没有卖过。

但实际上一个风口过去了,一个赛道可能又变化了,现在我们传统的业务在资本市场只拿到了大概3亿港币的估值。从3亿美金跌到3亿港币,经历了一个过山车一样的过程。此时我觉得最核心的东西就是:情况变化的时候,自己内心的欲望会发生变化。于是后来我们似乎感觉自己得到教训了,所以在经营钱袋宝的时候,我们把握住了非常好的市场时机,成功地把它卖掉了,可以说吃一堑长一智。

然而同时我们还有另外一家公司,也在2016年的时候有过非常多的机会,可是那时候我们就比较傲,觉得这家估值3亿美金的公司还有涨到30亿美金甚至300亿美金的机会,其实,别说300亿美金,就是30亿美金哪是那么容易的呢? 

这个实际体验就说明,尽管我们在一件事情上做到了吃一堑长一智,可是新的情况出现时,我们却又转回到窟窿里去。很多时候在做企业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和自己的欲望进行博弈,自己的心态和思想在创业的过程中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结语

虽然我不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坏人,一定要占别人的便宜,要得到什么样的好处,但实际上我做很多事情的时候都有很强的目的性,会有很多的盘算。我有一个朋友,最近几年经常交流,她跟我说:认识你很多年了,在相当长的一些年里,我很认可你,但却不敬佩你。其实说到底这是对我个人的一种否定,但是在这些年中,她也看到了自己这些年的改变,所以她能当着我的面把这话告诉我。我也发现其实人在创业的过程也是内心和心性不断修炼和成长的一个过程。

最后再用一句话跟大家一起做一个分享,顺成人,逆成仙,只在其中颠倒颠,创业就是心性的磨练。

分享到

点赞(1)

说点什么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