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博投资CEO冯志:科创板的机遇、趋势和对科技企业的影响

ToB行业头条(微信:wwwqifu)报道


图片5.png

英博投资CEO创始合伙人冯志

2019年3月30日,中关村赛德科技企业成长互助促进会2019年会在北京百川汇召开。本次年会以“暖、凝聚、认知升级”为主题,邀请百位创盟企业家、投资人等各界人士共同参与。

英博投资CEO冯志先生在会上发表主题演讲,以下为冯志先生演讲实录,由中关村赛德科技企业成长互助促进会(公众号:创盟成长)与嘉宾协调精编整理,内容如下:

从发行制度,看经济变迁

图片6.png

科创板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开了(见上图),从 90年代开始,是纯指令计划阶段,然后到了核准制,中间还掺杂着通道制,这里有国家对企业上市融资这种权利的管制,使其成了一个特别强稀缺市场资源。 

2018年推出科创板,要推出注册制了,实际上中国资本改革的巨大的特区,在这个特区里头我们实施了注册制,它会促进上交所、深交所之间的良性竞争,加速全面注册制的到来,所以说资本市场春天到了,因为改革开放40年,我们的经济基本上都是靠债务驱动在往前走的。通过资本市场的融资历史来看,从来没有占到社会总融资额一个像样的比例,我们的资本市场一直是个可有可无的东西,知名度很高也很热闹,但实际上在整个社会融资额里头占的比例是很低的,我们现在要改变经济发展模式,搞供给侧改革搞转型升级,核心是什么? 要把债务驱动变成股权驱动。

中国产业资本和科技结合的问题

中国的资本市场从来就没解决好这个问题,这是一次破题之举,科技的翅膀和资本市场结合,这是中国未来几十年最激动人心的一种表达,所以是个特别大的历史机遇。

图片7.png

这表看起来比较复杂,中国的资本市场现在的总市值是中国GDP的大约是53%,美国的总市值是美国资本市场的大约143%,其实他们大部分时间是在150%以上,咱们大部分时间都是低于GDP的。只在2007年股权分置改革,我们来了一个大的春天,那时候短暂的高于从上图就能知道中国的总市值会有巨大的空间,如果像美国那样,是我们GDP的1.5倍,现在这个点数很显然是不够的,一般人看到这一层的时候就会拿着钱砸入股市。

图片8.png

虽然我们的总市值占我们的GDP比例比美国低好多,但是我们的市盈率可不丢人,我们的市盈率一直是高于美股的。咱们总市值是利润总额乘以市盈率。我们的一个乘数比人是高得多的,那就代表着什么?我们的另外一个乘数比人低得多,美国的利润率大约是14.3%,中国长期徘徊在6.7%。科创板有科技含量有核心技术的企业怎么看?你是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利润率超过了没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做科技创新企业,其实核心要想想他的给你带来的利润率到底是多少,这个利润能持久发行制度对上市公司影响是特别深远的。

原来的核准制底下最大的一个特点是什么?三好学生,不管真假各项很稳定然后比较成熟没偏科这叫三好学生,所以这个钱砸你手里的时候,有可能毁灭一个公司的路就开始了!其实你原来不缺这个钱,除非你原先都在说谎,这是个大概率事件,但是现在的科创板多漂亮,亏损企业可以上了。亏损企业是最需要钱的,虽然他可能拿着钱亏得更厉害,但是起码这些钱是用在它主业上面。中国的资本市场终于给咱们在发展中的资金饥渴的一些企业真的提供了一个帮助。

举个例子:在2002年03年的时候,我做了一家企业,广东的一家电子元器件企业,这家企业正好在通道制,我们同时可以报八个企业,我们希望每个融资都大点,我们这些投行人员多分点奖金,然后人家老板就说我根本不要那么多钱。我就需要6000万把这研发搞起来,我这公司就能上一大台阶,特别清醒的企业家,至今我都很尊敬他。我们最后劝着人家融两个亿,人家勉强答应了,结果我们还觉得融的少,内核会说我对他的业务预测太夸张,一点不谨慎。但人家这老板在当地工行6000万低息贷款,长期的研发贷款拿来了。这家公司现在在资本市场上,这家公司叫做三环集团,30多个亿的销售收入,十二三个亿的利润。这就是办科技公司。但这个公司原来在咱们资本市场市场制度就满拧,但是如果现在放到科创板这是太棒了。 

科创板首批申报企业分析

图片9.png

还有一个23倍市盈率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东西,是我们证监会为了广大股民考虑,你们来投资这个筹码本来值50块钱,我也可以给你压到20块钱,让你们来抢一把。结果导致那么多热钱,而发行价在第一步发行的时候被人为的压低,这意味着市场愿意给他的钱被人为压低了,它进来的进到实体经济里头是不多的,它大多是在二级市场在空转,而科创板发行市盈率放开,发行市盈率放开意味着更多低成本的钱真正进到你企业里头,这是我们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这些东西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而且头五天你可以拼命折腾。所以我说注册制就是潜力学生的概念,钱真正回归到资本市场对企业帮助的状况。

这些企业有的估计是直接从创业板截胡了,反正科创板有了,创业板排队的就过来了,所以这些企业其实上创业板大多数也都是可以的,指标也都扎实,他们现在说的市盈率肯定比23倍高,但是和他们在创业板上市之后头一年的市盈率相比,我认为是差不多的。但是有一些企业的市盈率如果作为一个投资者的角度来说就可以想一想,当然我不知道这些公司到最后能不能上市,能不能按它的市盈率在发行,发行金额是不是还行,这有几个市盈率大家可以算算,如果要维持这样的市盈率的话,在五年里头它很可能的年增长要求是百分之百,连续五年这种速度有多少公司能支持的住。

泛技术公司规律和管理自觉

图片10.png

技术企业的特殊性,可以按照我们这个逻辑看一下我们新出来的这些。我是个投资人,我拿着人家别人的钱,去寻找那些未来可能给我的投资人挣钱的企业,所以我自己脑子里面都会有些框架,不断的去分析我所看到的企业,我脑子里对于科技企业我大致分了两类,一类叫硬科技,一类叫插上技术的翅膀,这种硬科技我们现在第一批28家,你咋说说都是那种形象,包括百分之几的卖手机的,他的生产车间也是看着很高精尖的,虽然利润率那么薄,我们都管它叫硬科技。

包容性,这个包容性其实就是插上科技的翅膀,就是你可能是传统的产业,但你以核心技术为生,就是你要没这个核心技术你也就挂了。这个其实我认为从大家干的角度,从我投的角度风险要更一点,风险要更低一点。 

图片11.png

这张图是我把人家美国人的这本书里头的两张图合到一块,但是我觉得这张图其实一直在影响着我们的思考,我把张图详细的解析一下,大家就知道自己的环节,当一个新产品出来的时候,你要去满足客户的使用,这时候是个新产品,它需要在你的体内打磨,所以你采用的生产方式是交互式的产品构架,什么叫交互式就是一体化的,就这件事从头到尾都是我一个人做的,当他超越了客户需求的性能的时候,就是在精益求精,就会有竞争对手出现了,然后这家公司可能也已经领先进入了资本市场,成为了一个上市公司。这时候就会有大量的竞争迫使把你的业务开始模块化,努力找到合适的成本分包区间,把它模块化分包出去,这个过程大家想一想就是过去几十年美国把创新的产品不断地分发的过程,我们中国企业的崛起的原理也在这,就是是依靠不断的去分包,不断的去以从下往上攻的趋势在往上走,所以现在我们的改革里说,转型升级说的升级是什么?就是你原来在利润的最低环节,人家不愿意做,你成本更低我包给你了,然后你开始往上再攻。

所谓的升级日本韩国台湾的电子产品尤其电子业,这点是非常明显的,这种案例大家想都能想得明白,包括印度的软件外包,各种各样的东西都这么发生,所以在整个体系里头,尤其是所谓的硬科技企业的一个技术更新规律,这个技术更新规律它里头隐含着什么问题,就是你今天做的硬科技产品很炫,但是可能三年可能五年它就变成了大路货。大家想想最开始苹果推出第一代iPhone的时候多经验,当然现在由于技术驱动,我们还在不断的让他惊艳到,因为手机附着了我们人类需求太多的东西,你想想其他的东西,电视机也好汽车也好飞机也好,在人类历史上有多少让大家很惊艳,然后最后变成了很正常的产品,就变成了大路货品,就这个过程其实是利润不断的从高向低压的一个过程,你去分包人家的模块化环节有什么可骄傲的,但是在这个产业规律里头,模块化的时候在每个模块环节它又会产生竞争,他由于这些竞争又可能重构你原来的供应链,又会取得短期竞争优势,硬科技公司很炫,但是其实非常累,你老得担心你标准你能不能确立,你会不会被人取代,别人成本是不是一下比你高很多,因为这个高科技行业的残酷性不用多说,就说一个人、一个规律,一个大家最明白的规律就是摩尔定律。大家都知道每18个月什么时候所有的性能提高一倍,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这句话是英特尔的创始人戈登摩尔提出来对自己公司的成本约束要求,就是我认识到有一种“摩尔定律”存在,就是规模如果上到那个份上的时候,成本就可以降到,那我现在成本还没降到,我现在就按未来的成本接订单,我接了订单我就到那了,这是一种自杀式的攻击,你们觉得摩尔定律的优美改变了世界,但是对英特尔企业来说他活在一种窒息的范围内,要不然安迪格鲁夫不会说“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技术企业的这种更替是非常残酷的,所以我们才出科创板,奖励这些生活在这种残酷范围里头的人,这种东西不是常人能经受的。比如从我们来看一个行业的时候,我们去看它有好生意好行业,我们去看好行业的时候,我指的就是这种带有技术含量的行业,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新产业,然后技术变化快,但是商业的确定性低,然后管理的依赖度极高,管理的依赖度极高,这就是我们技术产业的一个特点。 

内部对管理的分级

图片12.png

这个表是我们自己的原创,想给大家讲两个故事:

第一个是华为的故事。

在零几年的时候,任老板就下了命令,说美国迟早有一天要制裁我们,我们得研发自己核心的芯片,我们要跟供应商搞好关系,只为了有一天人家收拾我们的时候我们能做出来,这种管理能力你作为一个技术公司管理者有没有?另外,他在华为选的对标企业是爱立信,他认为这就是中国企业的幸运,当你出现在这个市场上的时候,总能找到一个榜样。在过去40年所以他坚定地选择了爱立信,坚定的选择了IBM来给他做咨询,从此开始长达几十年的追赶,直到前年华为进入了无人区,啥叫无人区?前头没个人领跑了! 

我一直追着,一直到前面没人,就跑到无人区了。任老板老说苹果有钱不干正事,华为是咣咣的往里砸研发,它这种思想导致的什么?某企业做空调世界第一牛,空调做到顶的时候,他说他要做手机,要做汽车,都没做成。因为这个体系没有寻找新的丰茂土地的能力,这家公司的管理体系,他是个很牛的公司,它可以把一个单品做到全世界第一,但在这个单品见顶之前的几年,这家公司没有一种能力去自生出来去寻找水草丰茂的土地。

华为的手机出到P8的时候人才能用。到今天有一家公司能用一个品牌在to B领域在to C领域都不用换子品牌横扫世界,所以各位如果在做科技管理,华为的任老板那讲话三本,逐年看就够了,这个不用学什么管理,你看看他就行了,真是中国特别有幸生了华为这么一家企业。 

另外一个故事是三星,韩国的三星财阀起家,到儿子这一代李健熙。李健熙是企业界的真正的巨人,它让三星变成了全世界的三星,如果研究第二家企业案例的话研究三星,三星特别值得学习,一个家族控制的上市公司,它既用了上市公司好时候又保持了家族的独断专行,他敢用巨额投资,长期十几年就砸新品,就砸出了现在的三星,这都是了不得的企业行为,在技术行业要长久的笑傲在巅峰,要付出的努力和智慧那是不一样的。

图片13.png

我们现在就投一些简单的企业,简单的意思就是插上技术翅膀的企业,实际上是管理自觉,现在接触的技术类公司很多,他就觉得一招鲜,其实是还没到考虑这招先老了时候怎么办,但是脑子里要有管理自觉,更好的要有一个体系,要有一个管理咨询。

英博投资团队介绍

最后介绍一下我们团队——英博投资,我们团队人很少,我们是投行加实业投行,我是中信建投出来的,对上市公司也了解,我们的团队有来自华为的高管,行业研究是来自原天相的很资深的行业研究员。我们投项目周期比较长,正常五年左右。会很深地去做投后,给企业真正需要的东西。

分享到

点赞(4)

说点什么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