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服观察】云开发平台CODING的ToB之路

在IT领域,大到支撑全民狂欢“双11”的阿里云体系,小到我们使用微信发出的每个表情,都离不开程序员们对代码出神入化的组合、编排和设置。

但IT人才紧缺,DevOps项目暴增,让软件开发行业急需增强研发效率类的工具。目前,大部分国内的研发团队可能还停留在小工厂时代,管理工具难以把控项目进度、协作效率、交付质量等。

CODING提出“一条数字化流水线”的产品研发流程,也就是从产品经理提出需求,到开发、测试、运维、部署、上线等各个环节形成一套完整工作链条,能够快速地在CODING的云开发工具里进行产品版本迭代。

image.png

 

编程工具开始云端化最大的好处就是拆除了硬件设备的限制,程序员可以在同一平台上进行协作、切换开发环境、连接云端计算资源获得计算能力等,大大提高了IT团队的工作效率。

COIDND一直被看做对标国外的GitHub和GitCafe,但前者被微软收购,后者被谷歌投资。似乎软件开发工具最终的命运都是被巨头收购来补充云服务产品线。一方面开发工具平台能够得到更多的云开发外接服务,另外巨头也能从平台上接触到社群,从而接触到更精准的商业变现客户群体。

但是CODING相比GitHub和GitCafe还是有一定的差距。CODING CEO张海龙认为竞争关系不大,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1.      CODING已经放弃了个人市场,完全给用户免费试用。

2.      CODING从不做开源市场,也就是更偏向工具型产品,而不是社群型产品。

这样差异化的定位,张海龙认为更多的是从商业变现的角度出发去考量的。

从GitHub创业初期,也就是2014年,CODING就开发了一个面向开发者的云端开发协作平台“Coding.net”,可以实现托管代码、运行空间、质量监控、项目管理等功能,以及在2015年推出软件外包服务平台“码市”。

彼时想要将CODING产品的基本功能免费,然后等系统成熟之后进行高级版收费。在2017年,推出企业版,去掉了C端的社交属性,加强B端项目管理等应用场景。

转型做大而全的平台,做私有化部署的转型期也就到来了,毕竟国内众多外包平台也跟CODING当时推出的业务有竞争关系。

另外张海龙也认为,普通的协作工具还是难以解决不了问题,真正的程序管理工具是要跟代码做深度整合的。转型做平台,主要是因为解决客户需时发现,客户要的不是一个点,需要的是一整套工具,而且只提供一个点的被替代性很大。

在产品层面,他定下的小目标是“先做到60分”,做好产品之后,才能吸引到最为挑剔的互联网公司成为潜在客户,毕竟现在IT行业就数互联网公司自身的研发、管理水平比较高,造工具的能力也比较强。

去年资本寒冬,张海龙认为对公司的影响不大,一方面是接受了腾讯云的战略投资,另外一方面是因为CODING所在的市场还是增量市场。

“创业公司不能拿经济环境不好来给自己找借口。因为创业公司做的是增量市场,不是饱和市场。对于饱和市场,客户减少就等于收入减少,那确实存在影响,但对于增量市场来说,客户减少并没有太大的影响,还是在增长的过程。”张海龙谈到。

接受腾讯云的战略投资之后,CODING与腾讯云展开了长期战略合作,共同推出了国内首款在线 IDE Cloud Studio 和腾讯云开发者平台。

张海龙解释,战略合作的好处在于比如当传统的制造业厂商想要做数字化转型,那么可能会采购新的容器系统、虚拟化系统、云系统等,也会有采购研发管理系统的可能,就可以将共同推出的产品和腾讯云的产品一起打包成解决方案。

虽然现在阿里、华为等大厂和小的创业公司也在做跟CODING类似的事情,但张海龙认为还是不用先担心市场问题,饼还很大,主要的是产品能不能做的更好。

而现在比较难的事情是“怎么把一个半成品卖出去”,张海龙谈到如果重新来“闭门造车”打造产品,会遇到现金流撑不住,以及难以准确把握客户真实诉求的两大难题。

虽然现在2/3的收入来源来自私有化部署,但是这也是他比较焦虑的事情,毕竟公有云才是未来趋势,私有化部署难以对产品版本进行更新维护。

“这样的现状在3~5年之后发生变化,私有化部署的客户未来会明白只有公有云的方式才能便宜、好用又省事。”张海龙谈到,目前公司的主力研发还在放在公有云产品上。

据了解,CODING已服务超过 100 万开发者和 4000 家企业,目标客户大多是开发人员在10人以上的中小型企业。去年营收额在2000万左右,整体营收的2/3来源于私有化部署项目,预期每年都能实现100%的增长。

分享到

点赞(2)

说点什么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