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服观察】用大数据探索商业奥秘

我们在创造数据的同时也身处数据的海洋,很难意识到数据的价值,但对于企业来说,数据积累起来之后,就能从千千万万个单点数据中归纳出很多具有商业价值的信息。

数据的价值如同黄金,对于印第安人来说,黄金只是一种装饰用品,但对于西方殖民者而言,黄金等于通用货币,几乎能够换取想要的所有东西。

尤其是在互联网行业做营销,流量、转化率、复购率、覆盖率等都是经常被讨论的词,而这些词的背后都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撑。

大数据驱动互联网发展

如果回顾互联网发展历程,在笨鸟社交全国运营总监钟指看来,最重要的驱动因素还是“数据”。凭借12年B2B企业管理经验,钟指清楚认识到就连马云、马化腾从来不说自己是一个互联网公司,他们只会自称做数据生意的。如果没有互联网用户衍生出的数据,也不可能有今天的腾讯或者阿里。

从互联网发展的四个重要的时期来看,数据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WechatIMG3.jpeg

1998年到2002年之间,中国互联网刚开始兴起。当时能够在网吧上网还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以新浪、搜狐、网易、百度为代表的门户网站解决了通过互联网获取大量信息的问题,大量的数据开始在互联网世界涌现。

后来从2003年开始,随着国内网民对互联网的认知增加,所有人都想通过互联网获取免费的信息。这中间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腾讯和阿里巴巴这两家公司,解决了人与商品、人与人之间的社交方式。

信息交流的边际成本趋近为零,信息交互的速度也指数倍增长,信息爆炸的时代来临,大数据开始催生出不同的商业模式。

因为到了第三阶段,用户对互联网的需求更进了一层,要求服务行业开始在互联网上进行整合,主要代表就是在2009年到2015年间爆发的各种O2O。

个体的个性化需求开始成为“主旋律”,不是人去迎合互联网,是互联网迎合个体。于是诞生了从游戏、社交、博客为主进入到“以人为中心”的社交媒体时代,整个互联网充斥着“碎片化”信息。

从2015年至今,基于互联网,金融、物流、电商、娱乐、社交等都在发生着各种商业模式的创新,爆发出很多互联网“新物种”,冲击着实体经济,这背后都离不开对大数据价值的挖掘。

大数据成就差异化营销 

WechatIMG4.jpeg

“如今,在数据时代讲究精准营销,其实就是讲差异化,一是自身差异化,二通过数据分析差异和群体的需求。” 钟指说,“我们一直以为的差异化营销使用不同的产品包装,突出产品的亮点,其实差异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概念是‘差异化的消费群体’”

拼多多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年销售额突破千亿大关,淘宝用了5年,京东用了10年,拼多多只用了3年,它到底是怎么做到的?钟指认为还是在于活用大数据的功力。

根据全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的公报数据,我们的收入主要用在消费和理财两个方面,但是只有5%的人的平均年存款是47.2万,占据了99%的份额,剩下的95%的人并没有多少存款,那么这就决定了大多数人的消费倾向。

拼多多看到的就是这95%的人的消费倾向,做成了差异化营销。具体方式不外乎这样三种:第一直接卖假货;第二个打擦边球,比如“超熊”洗衣液等;第三清库存,把零配件批发过来重新组装,帮助经销商清库存的同时也制造更多的利润。

这是基于大数据对于营销差异化挖掘的价值,这样的商业力量绝对不可小觑,甚至有着“洪荒之力”,比如比如蚂蚁金服对金融体系的巨大冲击,其实都是围绕数据去衍生价值。如《道德经》中所言,道生一、一生二、三生万物,大数据也存在这样的衍生规律和价值。

大数据中的“小数据”

很多时候,大数据可以帮助给商业模式定位,实现大范围的精准营销,还是没有准确定位出用户的需求,这时候就需要挖掘 “小数据”的力量。

这怎么理解?简单来说,一年前用今日头条和淘宝和现在使用这些产品,你一定能感受到有所不同。只要你用它越来越久,那么基于小数据的积累,它就能够累加出用户画像,形成精准定位,再加以各种服务的推荐。

WechatIMG5.jpeg

还有一些基于“小数据”迭代的产品体验,几乎决定了产品的竞争优势。比如有一款扫地机器人,本来在扫完地之后设置了一个卡哇伊的提示音,但是产品升级去掉该功能后却导致销售量下降。经过调查才知道,用户会觉得这种提示音还蛮可爱,挺好玩的。

还有在非洲最受欢迎的手机并不是苹果、三星、华为,而是一款叫传音的“山寨机”,它在非洲的销售量远超其他品牌,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原来传音针对非洲人民“本来就长得黑,在晚上拍照就更是黑成一片”的问题做出了对比度的改善,才在非洲市场快速站稳了脚跟。

就是这样一些很小的功能点,但是却可以突破掉差异化群体的需求。前段时间刷屏的瑞幸咖啡也是如此,抓住了“时间”这个小数据的差异点,在早上、午休、下午时间都有可能产生消费的时间,做起了外售。对星巴克而言,最多的消费时间却是在周末。

因此,商业模式是可以从大数据衍生出来,也可以从“小数据”中进行演变,找到商业价值的突破口。 

善用杠杆原理

阿基米德说过,假如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把地球挪动。

从上面的商业案例中也可以看出,撬动整个商业模式的往往都是一些出乎意料的点,这也是钟指建议的“杠杆逻辑”:在每个问题的过程当中找到对应的支点,一步步给它解决掉。

比如为什么全球最知名的咨询公司是麦肯锡,最大的咨询公司是埃森哲?钟指谈到他们最大的区别是麦肯锡采用的是团队杠杆逻辑,埃森哲采用的是产品杠杆逻辑。

也就是聘用麦肯锡需要花一个月甚至一年时间让他们的整个团队到公司去进行调研,最后输出一本完整的PPT。而埃森哲想的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有共性,采用的是产品杠杆逻辑来为企业解决问题。

这里涉及到概念有些类似定制化和标准化,他们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可复制性”,采用哪种模式,还在于我们遇到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如果是共性问题不防使用产品杠杆的逻辑,如果遇到的问题需要新的观点和方法,就试试团队杠杆的逻辑。 

“其实我们公司从小到大都面临很多的问题,每个问题都要去解决,但是我们经常会想一个逻辑,问题要分成主要问题和次要问题,先解决主要矛盾,再思考次要矛盾。” 钟指认为,真正重要的是要能够通过大数据找到一个撬动商业模式的点,然后做解决方案,确定定位,以及快速复制。

分享到

点赞(0)

说点什么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