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服态度】停招vs扩招,To C与To B人才冰火两重天

企服君记得在电影《天下无贼》里,黎叔曾说过这么一句话:“二十一世纪最缺的是什么?人才!”


可如今,就算你是人才,找工作恐怕也难于登天。


因为无论是初创公司还是大如BAT,都在节衣缩食,准备过冬。

- 1 -

招聘市场全线入冬


想必企服行业头条(微信:wwwqifu)的读者,对于前些天网传的阿里、京东、华为等大厂相继停止社招的新闻并不陌生。


不只是互联网企业,传统的金融券商、地产等行业也没能独善其身。


网传企业缩招截图


更可怕的是,今年的应届生大约有860万人,为历年之最。再赶上年末考研失利的人又需要找工作,当前的就业形势确实不容乐观。


面对网络上一波波真假难辨的缩招、停招传言,包括华为、阿里、腾讯、京东这些大厂赶紧出来辟谣。


华为说要继续面向全球吸收优秀人才;阿里说缩招是人才和组织升级。


腾讯虽然没有关于缩招、停招的风声,可面对“裁员6000人,准备过冬”的传言,腾讯也给出了“腾讯总共才3万人,一下子就干掉两成,还让不让我们干活了?”的回应。


腾讯张军在微博上的回应


尽管大家都坚称自己没有缩招、停招,可招聘平台发布的数据统计却支持了整个互联网行业整体缩招的事实。



根据此前智联招聘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第三季度,IT互联网行业的招聘职位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51%,为各细分行业之首。其他IT互联网细分行业,计算机软硬件、IT服务等岗位,也比同期减少了27%~46%


贸易战愈演愈烈,股市跌跌不休,税制改革后,企业缴社保都成了大问题。一系列不利的因素挤到一起,今年的冬天显得格外寒冷。


- 2 -

成本或是缩招主因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各大企业都在缩减或停止招聘呢?


此前有媒体分析认为,导致这一问题的直接原因主要是用人成本过高。


企服君通过查看华为公布的财报数据了解到,2017年,华为销售收入为6036亿人民币,而其支付员工工资、薪金及其他福利的综合成本竟然高达1402.85亿元,约占其销售收入的近25%。


不只是华为,财大气粗的阿里巴巴在高企的用人成本面前也显得有些底气不足。


尽管阿里的员工“只有”8万,要远远少于华为的18万员工。可今年4月,阿里并购饿了么,一下就让自己的员工增加2万余人。


记得马云曾在2015年对外表示,阿里巴巴有3万多人就足够了。


可如今,这一数字已经翻了将近三倍。员工数量的攀升,直接导致人力成本的大幅增长。即便是马爸爸也扛不住啊。


网传阿里缩招截图


如果我们把阿里、腾讯、京东、网易、百度年内市值缩水,美团、小米、拼多多、爱奇艺等最新上市的企业破发等新闻放在一起来看,不难发现,缩招、停招,其实正是企业对资本市场及公司发展的一种自然反馈。


 - 3 -

高端To B人才仍是企业刚需


虽然互联网就业陷入寒冬,可二十一世纪最缺的仍然还是人才。只不过,我们必须把“人才”二字打上引号。因为当前真正缺少的是高端人才


在寒冬中,即便用工成本高企,华为的工作岗位对于“19级以上的关键稀缺人才”依旧开放。


据悉,这类员工一般是有12-15年工作经验的行业佼佼者,其覆盖领域包括:IT、公有云服务、人工智能、视频监控、互联网生态与运营等。


同样,阿里也正在迫切寻求高端人才。


企服君登录阿里社招官网查看最新发布职位和热门收藏职位,大多与测试、开发、交互设计、阿里云、云事业群、安全服务、服务端技术架构相关。


很明显,阿里的发力重点依旧集中在阿里云、蚂蚁金服、自动驾驶系统等To B业务上。



另外,刚刚宣布“未来20年,集公司之力发展产业互联网(ToB)”的腾讯,在十一前夕完成了架构调整,成立了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


因此,在腾讯招聘页面搜索云计算,能找到多达10页,近百个相关岗位。



包括此次并没有陷入缩招风波的百度,也在大力招聘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人才,在其招聘官网上发布了大量相关职位。




由此不难发现,商业转型带来的人才侧重,确实让大厂在招聘人才的过程中有所取舍。但就此推断所有厂商不分业务的全线缩招,显然是不准确的。


因为事实表明,这些大厂在ToB相关的业务线上,基本没有任何减少人才投入的迹象。而且恰好相反,高端ToB业务人才,越发得到各家重视。


- 4 -

To C 红利消退

云服务等B端人才成热门


实际上,随着C端流量红利的消尽,中国互联网发展已然进入下半场。这已成为毋庸置疑的事实。


此前单纯依靠C端市场快速发展的公司,在今年的整体营收都出现了放缓。这不得不让绝大多数2C的互联网公司进行阶段性调整,在B端寻找业务方向。


腾讯调整架构,拥抱产业互联网就足够说明一切。


此时,细水长流的ToB业务优势逐渐显现。


从招聘这一点来看,虽然今年的IT人员缩招了40%以上,可大厂却没有缩减云服务、AI等To B业务的人才储备。


万物上云的时代,云服务的优势已经毋庸多言。而AI发展虽然没到进入到纯熟阶段,可当下的大数据统计、AI分析已经能在一些场景辅助企业决策,帮助企业提升经营效率。而且大厂在AI上的投入,更多是为筹划长远的未来。


此前,野蛮生长的C端市场,打几波广告、送几张优惠券就能拉来一堆新用户。未来只有更好的利用工具,提升效率,节约成本,企业才可能找到业绩的第二增长点。


互联网就业寒冬中,大厂缩招是事实,可变动未必一定是坏事。每一次市场革新、方向调整,都会带来阵痛。早做调整,或能更早的迎来腾飞。世界终要发展,企业终要前行,而这一切怎么可能不需要人呢?


分享到

点赞(3)

说点什么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