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服专访】一年百亿融资,能否烧出人脸识别的未来?

人脸识别对我而言:

第一就是高科技,能帮警察叔叔在张学友的演唱会上又双叒叕次地抓逃犯。

第二就是烧钱,商汤、云从、旷世、依图,动辄十几二十亿的融资,当真看得人瞠目结舌。

公开数据显示,不到一年,这四家企业就各自完成一笔融资,而这不过是它们总融资的冰山一角。

  • 11月20日,云从科技完成B轮25亿人民币融资

  • 5月31日,商汤科技完成C+轮6.2亿美元融资

  • 7月17日,依图科技完成C+轮1亿美元融资

  • 7月23日,旷视科技完成D轮6亿美元融资

高频、高额的融资现象,难免让人觉得人脸识别领域过于烧钱。为什么人脸识别企业总需要资本注入?为什么人脸识别企业的融资过了20亿,甚至100亿还是缺钱?

对此,企服行业头条(微信ID:wwwqifu)独家专访了云从科技的联合创始人温浩,由他来为大家答疑解惑。

温浩.jpeg

工资就是一大笔开销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在国内AI人才如此稀缺的情况下,不花钱,人脸识别企业真心招不到人!

温浩表示:“一家人脸识别公司假如有1000名AI工程师,平均一个人60万年薪,光工资一年就要6个亿。这还没算上各种运营成本。如果都算上,一年肯定不止10亿的花销。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一次融个20亿、30亿够它们用几年?更不要说人工智能企业最重要的是研发,而且企业还需要宣传。在商业模式尚未确定,企业没法养活自己的情况下,势必需要资本的持续进入。”

拉勾网显示,当前机器视觉领域的工程师月薪普遍在40K左右,个别岗位的年薪甚至能达到80万。假如企业真能吸纳1000名人才,那在工资方面的投入确实不是小数目。



不过,高额融资虽然可以帮助企业更好的集聚人才,让企业一直保持高速的研发,可温浩表示,这并不排除一些企业会为了高估值,忽视掉最基础、最根本的建设。

“高估值的AI企业很多,如果一家企业的市值有600亿,可利润却不到5亿,大家会不会觉得人工智能行业都是骗子?所以,对于云从而言,融资多少、企业估值都不是重要的问题,我们思考更多的是如何让应用真正落地。”

人工智能一定要落地,光秀技术是没用的

应用落地,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极为复杂。

为什么人脸识别领域需要花那么多钱,吸纳人才是一方面,技术落地则比吸纳人才更难、更花钱。技术落地需要的不仅是时间,还需要成熟的行业解决方案,甚至要达成跨行业的数据打通。

大众对人脸识别的理解还停留在用设备照一下脸,检测一下你是不是你,或者你到底是谁的层面。可在真正的应用场景下,人脸识别需要解决的问题,远比“刷脸”这一单点需求复杂得多。



这么说吧,银行扫描人脸之后,需要在短时间内调出客户的各种信息,从而为客户推荐合适的理财产品。超市扫描人脸之后,需要快速获取顾客的购物偏好和会员信息,这样才能制订更好的营销方案。

上述案例只是人脸识别技术的简单应用,云从科技主要做的事情却不止于此。

据温浩透露,云从科技的客户覆盖了国内市场75%的银行总行(接近100家);20多个省市的公安厅(包括省、市、县);54家机场等。这些客户不论挑出来哪个,都对人脸识别有着复杂的需求。

“前几年互联网金融发展得非常快,直接催生了远程的生物认证,现在不管是证券开户,还是办理各种业务,人脸扫描都是其中重要的功能。



人脸识别对于机场安检来说则是刚需,以前都靠人来安检,可当技术成熟之后,机器完全可以替代人工,能够大幅缩短认证时间,安检人员只需要做辅助检查就可以了。



而公安系统很早就对人脸识别有很大的兴趣,可在2013年以前,人脸识别技术不太能满足他们的使用要求。这几年技术成熟后,应用就越来越多了。”

银行领域的人脸识别需要打通用户的大量数据。机场的人脸识别更是要确保准确无误,可两个领域还不算难的,公安领域的人脸识别才是真的难。

从几万人的演唱会到人流量巨大的商超、街道、火车站,识别环境还可能遇到刮风下雨等自然灾害,这无一不考验着云从科技的视觉识别能力。



为了应对上述挑战,云从科技不仅具备各类人脸互动、活体检测、动态识别、1:N秒级检索服务器、人证合一等智能终端设备,还具备火眼大数据平台、生物识别引擎、人脸识别加速等一系列智能系统。



同时,云从科技还与寒武纪等芯片厂商达成合作,真正实现了算法+芯片+硬件的设备组合,从而在产品层面具备了极强的竞争力。

上述一切,都要花费大量的钱。

人脸识别只是技术,真正的赛道却是行业

俗话说的好,有商机的地方就有对手,投入巨大的地方,一定会有高额产出。可令人尴尬的是,如果仔细观察人脸识别领域的巨头玩家,我们会发现,这几家的客户基本不交叉,大家的钱根本没投到一个地方,这又是为什么呢?

企服行业头条(微信ID:wwwqifu)自各家的公开资料了解到:

  • 商汤科技目前的客户主要集中在互联网娱乐、智慧金融、智慧安防等领域,主要客户包括中国移动、微博、OPPO、vivo、融360等客户。

  • 旷视背靠阿里巴巴,为支付宝客户端提供人脸登录功能支持,同时也为小米金融、你我贷等互联网金融公司,中信银行、江苏银行、北京银行提供人脸识别服务。

  • 依图科技则主要在安防、医疗、金融等领域展开布局,主要客户有公安部、中国边检、华西医院、招商银行等。

可以这么说,在云从科技覆盖度较高的银行、机场、公安厅(依图布局较为丰富)等领域,其他公司几乎没有大规模布局。而在其他公司大规模布局的领域,云从科技也鲜少涉足。大家为什么把客户分的这么清楚呢?

温浩表示:“大众总把人脸识别或是人工智能当成一条赛道。可从我们的角度来看,人脸识别只是技术,类似于引擎,可以推着企业发展。所谓的赛道,应该是行业。”

虽然云从、商汤、旷世、依图,包括云天励飞、海康威视等很多行业外的人不了解,但却很厉害的计算机视觉大厂都在搞人脸识别,可从客户属性就知道大家的着眼点完全不同。

如果共享单车或外卖算一条赛道,那人脸识别就有几十条赛道,大家有不同的玩法很正常。

这些企业有做手机端的、有做视觉识别云平台的,有做直播的,有做公安和安防领域的。客户类型有的偏C端,有的偏B端,有的偏G端(政府),有些甚至还是B端、C端混杂的。

大家的玩法不一样,专注的客户不一样,在人脸识别行业整体发展时间不长的情况下,根本打不起来。在温浩看来,最后谁家能走出来都不奇怪。不过,真正决定未来的,还是要看企业的追求和企业的目标是什么?

“企业到底是为了造势,还是为了真正潜心下去做行业应用,这是很重要的事情。只有真正的产品能力和解决方案才能决定企业的实力。”

打不到一起,还需要竞争壁垒吗?

既然大家的客户没有太多交叉,自己耕耘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行吗?何苦陷入公关战、融资战、军备竞赛,白白浪费自己的资源呢?钱省着花,多招人,多搞研发不好吗?

要知道很多企业只吃一家银行的资源,就能发展的顺风顺水,而75%的银行总行客户都在云从这里,光吃现有市场,不够养活云从科技吗?

“银行市场足够大,如果吃得深肯定可以养活云从,可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吃得太浅了,绝对壁垒还没有真正形成。”

温浩认为,竞争壁垒是在合作过程中形成的,必须要有入口、技术,并且还要打通产品和平台。如果只是给客户提供单点的人脸识别功能或者做一个集聚平台,这不叫壁垒,随时都可能被替换掉。

所以,云从科技并不把技术当成自身的壁垒,它们更侧重于行业解决方案。何谓行业解决方案,即在终端覆盖产品,在云端对接平台,只有真正实现了云+端的组合,才能形成真正的壁垒。



云从科技直接把目标瞄准了银行总行,因为支行业务的可替代性太高。只要技术OK,支行不在乎用谁家的人脸识别功能,所以就像几年前,车牌识别还是技术难题,可现在却没人把车牌识别的技术当成壁垒。

“技术在一定时间内有先发优势,可到最后拼的还是行业的解决方案。直接对接银行总行平台,打通总行数据,云从可以为银行做各种风控模型、投资理财模型,甚至帮它们优化网点。

而且与总行平台基本不会选用同一领域两家厂商的产品,就像绝大部分电脑不会既装Windows又装Mac系统,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云从具备足够的竞争壁垒,不会在未来与友商的比拼中掉队。”

尾声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拥有75%银行总行资源的云从科技,可在深入这些行业的过程中,云从科技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资源。

“我们最开始合作的银行客户是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当时真是几百万几百万的往里面投钱。没办法,那会儿没有标杆案例,我们必须拿下行业的龙头企业。”

可当云从科技拿下龙头企业后,就逐步开始了项目化向产品化的转型。温浩表示,由上及下的合作,会让云从科技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可复制度变高。这样才能产生规划化效应,保证企业后期的投入逐步变少,营收逐步增多。

虽然人脸识别领域,乃至整个人工智能领域的融资大战还未结束,可温浩始终坚信,能够率先落地的企业,一定不会在这场商业战争中占据下风。

分享到

点赞(4)

说点什么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