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制造业遇见数字化工具,什么在悄悄改变?

lorenzo-herrera-p0j-mE6mGo4-unsplash.jpg

本文系ToB行业头条」原创出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作者:冯海阳


为什么大家都关注制造业?是因为任何一个国家的民生基础都源于制造业。 

 

也是因此,在任何一个高新技术、一种超前的行事理念出现后,人们总会将其与制造业发展联系在一起,希望这个行业能获得更好地发展。

 

“数字化”就是其中之一。

 

回顾近些年,自“数字化”价值凸显后,有关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话题从未停止,但讨论了这么多,市面上却依旧很少见制造企业成功转型的案例。以至于,在当下一些人的印象中,制造业还是不愿进行数字化转型。

 

可事实真的如此?


01. 制造业,难于不知所措


制造业对于数字化转型并非无动于衷。因为他们比任何人都清楚,数字化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

 

站在外部环境的角度上,目前的制造企业察觉到了供需关系的改变。明白那种制造商只要保证产品的生产质量与数量,每年便能获得20%以上业绩增长的时代,早就一去不复返。

 

取而代之,则是一个市场需求快速变化、竞争对手层出不穷的新环境。

 

这就需要制造企业摒弃原有的经验主义,通过数字化、数智化的方式,迅速洞察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的反应,进行快速且准确的决策与行动,以保证赢取优势。

 

回归到内部组织层面上,目前制造企业业务规模的成长,也在扩大内外部各类人、财、物资源的协作规模,为其增加了大量的协同难度。

 

可当制造企业进行数字化后,用轻量化的一个线上产品,就能打破内部存在的数据烟囱、信息孤岛。促进协同效率的同时,也将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纳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推动企业开展新型业务。

 

因此在当下,没有任何一家制造企业会不愿意数字化转型。

 

不过,制造企业们都了解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但在多数情况下,他们还是难以开展数字化转型。

 

至于原因,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

 

1) 有数据,却不能直接用


2) 知道数据有用,不知道如何用


3) 即便知道如何用,能力又不够

 

第一,有数据,却不能直接用。

 

要知道,制造行业生产到营销的流程中涉及到很多环节,几乎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部门和合作伙伴支持。而在这个过程中,数据虽有沉淀,但却存储在各个环节的负责部门。

 

可是制造商过往发展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负责部门会因为要提升效率,选择接入一些企业服务软件,例如ERP、CRM、供应链以及第三方检测等。使得数据沉淀在以上不同系统中。

 

而业务环节上各系统建设目的、使用方式是不同的,这也导致不同系统间数据统计的口径不一致,让数据没办法整体调用。

 

加之现在市场需求的变化速度越来越快,要求在数据使用过程中,需要具备更高的更新频率、更加精细的颗粒度。而这一点,当前多数制造企业的数据难以做到,从而造成“有数据,却不能用”。

 

第二,知道数据有用,不知道如何用。


有这个问题的制造企业,往往是因为在信息化时代、移动互联网以及数字化时代慢了半拍。

 

以至于这类企业虽然懂得数据可以带来价值,但在实操中只做应用多为简单的数据收集、统计、对比。而在数据进行深挖与洞察方面存在大量不足,无法将数据分析与实际业务场景决策、流程结合,始终走不上正确的数字化道路。

 

第三,即便知道如何用,能力又不够。


这类制造企业的人员数字化能力存在较大差异。

 

事实上,当前的制造业,其实并没有早早做好人才储备工作。即便临时抱佛脚开启大量培训,但因能力有限,无法让其与业务场景深度结合。

 

加之承担企业数字化的部门,多为企业的中后台部门,他们缺乏足够的话语权,使得业务数字化转型的牵引力不足,培训流于表面。从而让业务团队基于数据的创新能力与精细化运营能力,更加没有用武之地。


03

连接器,带来的无限可能



回归本质,制造企业的数字化升级,就是在进行新一轮业态创新与产业变革。

 

这种产业变革,不是单纯地搞改变生产方式的局域网、封闭的工业4.0,也不是单纯地进行生产方式的智能化升级改造,而是在消费反向决定生产的基础上,再造新型产业组织方式。

 

因此,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绝不是只关注于某制造的单一环节,而是需要对企业内外部业务流程、人员组织进行全面的价值提升。

 

想要解决这一难点,协同办公平台必不可少。不过绝对标准化的协同办公平台,功能过于死板,不能适应整个制造行业使用,因此要想推动制造企业数字化,就需要具备一定的灵活性、连接性。

 

从纵向上,企业微信通过连接企业中的人、设备、系统,助力制造企业提升组织的敏捷度,保障从高层管理者到基层员工信息的快速畅达,助力修炼“数字化管理”内功。

 

从横向上,提升市场的敏感度,加强企业内部与上下游供应链的连接与协同,还能直连微信上的客户,成为连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各个重要环节的“业务脉络”。

 

事实上,企业微信对于服务制造业的思考与行动,与德国“二维战略”的发展思路不谋而合,皆是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推进工业体系的智能化应用,对助力我国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取得战略性优势具有现实意义。

 

当然,助力制造业仅靠企业微信一家之力远远是不够的。企业微信也明白这点,因此一直秉持开放态度,接纳多元的生态伙伴、SaaS服务商等共创繁荣。

 

据「ToB行业头条」了解,2020年企业微信开放接口增加到了540个,吸引第三方合作伙伴超80000家,通过开放互通,共同为制造业连接与赋能,助力其长期进步。

 

王琼表示:“对于中国来说移动互联网应用是全球非常有优势的,企业微信会更看重连接,做各行各业的连接器。连接,也是腾讯的优势所在。”

 


制造业是中国的基本盘,在制造业发展进程中,企业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也是必行之举。
作为赋能平台,企业微信也希望通过自己和生态伙伴的价值输出、服务输出,通过数字化助力中国制造业变道超车。
分享到

点赞(0)

说点什么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