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服观察】小米ofo滴滴瑞幸都开始做To B,作为从业者我放心了

典型的To C公司竟然要转型做To B业务,这些企业莫不是疯了?To C随便烧烧钱就能获取无数关注,可To B企业深耕十年都未必有几个人知道。


可不管我们怎么怀疑,7月23日又有一家企业一反常态的把发展方向从To C转向了To B。


这家公司叫出门问问,利用AI技术做智能音响,它们的CEO李志飞在采访中表示:转型做To B业务并不是因为To C做不下去,发力B端更多是基于目前行业存在的需求,这样做确实可以缓解盈利的压力。


缓解盈利压力?难道这就是To C企业转型To B业务的最直观需求吗?


本以为To C、To B这两个势同水火的经营模式永远不会融合到一起,可现在不管是卖咖啡的、洗衣服的,还是打车、共享单车,甚至连早教机器人和智能音箱等典型的To C企业都去搞To B业务了。


别不信,企服行业头条(微信ID:wwwqifu)现在就为大家盘点这些打破常规,转型搞To B的典型To C公司。


出行领域

共享单车(ofo、摩拜、小蓝等)、滴滴企业版、嘀嗒出行、首汽约车

餐饮领域

瑞幸咖啡

AI领域

布丁机器人、出门问问

企业购领域

小米企业购、京东企业购、苏宁企业购、联想百应平台、华为企业购、天猫企业购等

服务领域

58企服、e袋洗


01
出行领域


共享单车:ofo/摩拜/小蓝


按理说遍布大街小巷的共享单车,可以说是To C产品的中的战斗机了,可即便这样谁看都是To C产品的共享单车,仍然开展了To B业务。


难道是它们发布了企业单车,只让企业员工骑吗?这么想就大错特错了!你想想小黄车、摩拜APP里的广告是谁投放的,就知道共享单车的To B业务是怎么搞的了!






滴滴企业版


打车对于上班族来说是高频且实用的刚需,以往因公外出又要填报销单,又要找发票,企业还没法判定员工的出行是否符合公司规定。这些难题不仅让员工苦恼,企业的行政人事也会无比头疼。可随着滴滴企业版的出现,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滴滴企业版集合了个人版的各项服务,包括快车、专车、豪华车、代驾。同时企业可以通过员工用车管理系统,结合各种用车场景,设定用车规范,实时了解员工因公出行的路线、费用,确保员工出行符合公司规定并实现用车费用管控。


同时,滴滴企业版可以与企业的报销、考勤等系统打通,不仅方便了员工,企业也可以通过滴滴企业版提供的完整财务流程,为账户充值,解决开票、贴票、报销的繁琐流程。


嘀嗒出行


不同于滴滴出行,嘀嗒出行更聚焦于出租车和顺风车两个领域,可在7月12日,嘀嗒出行宣布正式上线出租车企业用车服务——嘀嗒企业付,为企业提供正规出租车服务,解决企业员工、差旅等公务用车需求。





嘀嗒企业付说自己是国内首个针对出租车业务的企业付功能,旨在让企业能够为员工提供出租车用车服务。企业员工使用嘀嗒企业付在加班、差旅和其他公务出行时,不再需要再自己垫付车费,企业财务人则可以节省大量发票核对的时间成本。对于企业而言,能够有效降低用车管理成本,提升管理效率。


其实这么看的话,嘀嗒企业版跟滴滴企业版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据嘀嗒出行方面介绍,目前已有近百家企业主动与嘀嗒出行进行接触并有意向合作,涵盖互联网、科技、金融、地产等多个领域,其中京东等多家大型企业有意选择API方式进行合作。


 首汽约车


看了上述几个出行的例子,我们发现只要跟车相关,就一定会涉及到个人和企业。因此专车司机更专业、车辆更统一的首汽约车,推出企业版则是顺理成章了。不管是接送领导,还是接送合作客户,首汽约车都是不错的选择。




02
餐饮领域


瑞幸咖啡


作为一家怎么看都不可能搞To B业务的咖啡公司,瑞幸却很早就上线了自己的企业级业务。毕竟喝咖啡的高频人次是办公白领,而只要涉及到办公,企业一定会牵涉其中。





登陆瑞幸咖啡首页或者打开瑞幸咖啡的APP,我们就能看到企业用户的注册通道。在相应页面,瑞幸提示,企业账户指定人员可在购买产品或服务后用企业账户进行结算,并且企业账户有权指定并授权企业账户的管理人员自主添加享受企业用户服务的个人。怎么样,花公司的钱,喝自己的咖啡,会不会更香醇呢?


03
AI领域


 布丁机器人


说起布丁机器人,90后的小伙伴未必会熟悉。可如果你是刚有小孩儿的家长,那就应该多了解一下这款机器人了。


作为一款具备AI能力的机器人,它可以与儿童聊天对话,进行双语学习的机器人,同时还具备视频通话、智能抓拍等多种功能。可这么呆萌的智能机器人要怎么搞To B业务呢?别急,往下看哦!





生产布丁机器人的厂商名为ROOBO,ROOBO在To C端的产品就是这个智能机器人了,但ROOBO有一个ROS.AI的人工智能方案平台,可以通过强大的AI交互能力为家电、汽车、机器人等多个领域提供芯片、模组、操作系统等一整套的人工智能系统解决方案。可见ROOBO不仅是一家卖硬件设备的公司,它们还卖AI的技术和服务哦!


出门问问


这家公司大家可能会比较陌生的,可如果说智能音箱的话,大家一定能够理解。在亚马逊、小米、天猫等智能音箱大卖的今天,这能和人对话的音箱怎么看都不像To B产品。可前面企服君已经说了,出门问问的转型更多是基于行业存在的需求。





出门问问的B端思路和ROOBO的想法大同小异,就是为智能电视、机器人、智能家居等需要AI语音芯片模组的地方提供技术与服务。毕竟在中国的智能音箱市场,如阿里巴巴、小米等科技巨头一直用补贴抢占市场,而出门问问这样的小厂商为了更好的生存,既然无法与巨头硬磕,就只能走更具差异化的道路了。


企服行业头条(微信ID:wwwqifu)现在正在搞AI领域的专场报道,免不了要在人工智能领域多说两句。由于现在AI行业普遍存在整体融资额高,收入低,大部分项目尤其是To C项目仍在亏损的情况,所以才会有部分AI企业从To C转向To B。


熊猫资本合伙人李论曾在采访中针对这种现象做过以下分析。“很多To C的AI公司没有很好地和场景结合,大量的项目都是To C带动To B,为B端赋能,改变它原有的成本结构。


当然,我们并不认为布丁机器人和出门问问的调整一定是因为成本原因,李论的说法只是一种参考。可不管是从李志飞还是李论的说法来看,至少在AI领域,从C端向B端转型,确实能够缓解部分盈利压力。


04
企业购物领域


小米企业购/小米政企平台


虽然小米的产品更偏向于个人,可手机、平板、笔记本其实都可以成为办公用品。企业为了管理方便,往往会采购或租用同一品牌的产品。


同时,小米企业平台上还有很多精美实惠的充电宝、耳机和音响,不管是用作员工福利,还是印上品牌logo当伴手礼,都是不错的选择。当然,在小米企业购平台上,小米也为企业提供了专属特权,价格更为优惠哦!





另外,据企服行业头条(微信ID:wwwqifu)了解,小米不仅有企业购平台,还上线了政企服务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企业不仅可以根据使用场景为员工购置定制款手机,还能依托小米的智能生态硬件技术,创造集智慧、节能、自动化等于一身的生活和工作体验。


怎么讲呢,就是企业让整个办公室都用上小米的产品,员工哪怕是在家里,都可以操控企业的WIFI、电灯、空调啦!





京东企业购


说起京东,大家优先会想到京东的自营和京东的快递比较好,其实京东企业购在To B圈已经很有名了。毕竟作为一家大型线上商城,企业要采购的东西,京东几乎应有尽有。不管是从优惠力度、物流发放、开收票据、售后服务等环节,京东肯定会比小厂商做得更好。





所以,相较于个人购物,京东企业购在售卖的商品上,与个人版没有太大差别。企业购的特点就是京东能为企业提供更多福利。


比如上面这张图片显示的企业专属批量购,个人用户买一台电脑只能便宜200。可一家500人的企业,如果要买300台电脑,这优惠的力度就不是一点半点了。有钱能省,何乐不为呢?


苏宁企业购、天猫企业购

联想百应平台、华为企业购


像苏宁、天猫、京东这些企业购平台都大同小异,联想百应平台、华为企业购也跟小米企业购没什么两样。大家本来都是做To C生意的厂商,可在企业里工作的员工也是To C的人啊。所以,这些企业顺势开展To B企业当真没有问题。



05
服务领域

58企服


这两年58同城似乎慢慢淡出了大众的视野,可在它们满世界铺广告的时候,恐怕谁都听过“找工作,上58!租房买房,上58!买二手车,上58!”看起来58同城的业务好像全部针对C端,可面对企业服务这么大的市场,几乎什么事情都能做的58同城一定不会闲着。



因此,58同城上线了自己的58企服平台,并将目标受众定义为企业行政。不管是保洁维修、办公福利,还是企业搬家、活动策划,58企服作为一家聚拢了众多服务供应商的平台,都能快速匹配企业需求,并且还能在优选商家、监督服务等层面,给予企业更多支持。


e袋洗


别以为洗衣服这件事情只会发生在个人身上,很多企业是有工服的,而且工服是容易变脏的。所以,即便是洗衣服这么个人的事情,仍然会有团体洗衣这个选项。


不过这个衣服不一定是几十个人的一起洗,也不一定非得洗工服,企业同样可以把洗衣卡当做员工福利送给员工,让员工自己预约去洗。

不是我截图模糊啊

e袋洗官网上,就这个样子啊!


e袋洗推出企业版洗衣服务是为了帮助职场人士实现轻松生活的想法,e袋洗希望颠覆传统,与企业合作为员工提供新的福利方案,摒弃购物卡或者沉重的实物福利,定制企业洗衣充值卡服务,使企业为员工提供更人性化更贴心的员工关怀。


其实,本文提到的这些由ToC拓展到ToB业务的企业,只是众多企业中的一小部分。只要留心,就会发现还有太多企业都在探索企业级市场。


企服行业头条(微信ID:wwwqifu)看来,在流量越发昂贵的今天,开拓B端客户,或许是企业保持业绩增长的不二选择。

分享到

点赞(2)

说点什么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