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转危为机:从安全出行到数字化通勤

当企业面临“黑天鹅”的时候,除了可能遭受生存的“极限测试”外,组织面对的管理命题也往往随之改变,比如疫情下的餐饮业:

 

在19年12月5日滴滴企业版主办的2019企业出行服务峰会,西贝副总裁楚学友拿西贝员工的真实经历告诉听众,对越到节假日越忙的餐饮企业员工来说,每天通勤质量的提升、时间的缩短都意味着巨大的幸福感提升,而幸福的提升会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能动性,继而创造良好的顾客体验。

 

但很快,餐饮企业陆续因疫情停工,西贝董事长贾国龙在2月初发出公开信,称西贝400家线下门店停业、2万多员工待业,账上现金撑不过3个月,行业翘首以待疫情快速过去,营业止血。

 

不止一家餐饮企业告诉「ToB行业头条」停业怕等死,营业怕找死。


当企业全面开工,运营成本急速上升的时候,没客人怎么办?员工上下班的时候感染了肺炎怎么办?疫情像一场压力测试,企业运营的每个环节出了错,都可能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比如员工出行,已经不是让员工感受到爱的问题,而是企业能不能安全生产的生命线。

 

他们需要头部企业的共患难,就像过去一直和企业合作建设出行生态的滴滴企业版,在这个非常时期,能不能帮他们解决出行的燃眉之急?

 

01
非常时期

就要福利包雪中送炭

 

郑师傅是位在广州跑滴滴企业版礼橙专车的司机,他告诉「ToB行业头条」:疫情期大家跑车的程序都不可避免的“繁琐”起来,“戴口罩、测体温、勤通风、勤消毒、装防护隔离膜是所有司机必须做到的五个措施,比如全程带白手套,接单间隙要给门把手和座椅消毒。”

 


那跑车的过程里能不能偷懒?郑师傅说公司会通过一个“智能防疫出车质检系统”对司机每日出车前进行规范检查,出车过程里也会通过车载视频设备监督行为规范,但郑师傅表示理解,他表示毕竟自己也不想得病,况且公司建了多个司机防疫站,口罩、消毒液能及时补充,并没把责任都加给司机。

 

这是滴滴企业版在疫情期为了保障出行安全,所做措中最容易被感知的部分,其他如免费为顾客赠送医疗保险、医疗急救卡,针对企业推出24小时应急响应服务,电子章代替实体章等,就不再赘述了。「ToB行业头条」想说的是,这其实是企业必须要做到的,但如果只做到这些,是不够的。

 

企业必须解决投入与收益的问题:装隔离膜、送防护包、消毒、24小时应急服务……每一项都需要投入成本,而同时又不能损害滴滴司机的利益,甚至还要提高他们在疫情期坚持跑车的收益,那对平台来说,只有两个选项:要么涨价、要么自己扛着。

 

疫情期,四川南充的火锅协会公开举报某外卖平台临时外卖扣点,表示企业本来就因停业损失惨重,就指望外卖回血,再提高扣点会让企业雪上加霜。但从平台的角度看,原本商家自行配送,疫情期改为平台专送,成本提高是自然的。

 

出行领域的矛盾虽然不如餐饮尖锐,但面临的问题是一样的:在疫情期,企业和企业员工出行的诉求很清晰:第一, 安全;第二,节约成本。但对服务方来说,这其实是个矛盾的选项,但滴滴选择发布了为企业节省出行成本的“保障包”:

 

包括员工安心礼包(企业客户全员获赠,最高省600元)和企业保障礼包(充值返现),同时,像会员的等级保级延期、小型企业/团队用车免充值等活动的推出,应该说,这些保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安全生产成本。

 

福利包看上去就是些常规的商业“套路”,但在疫情这类非常时期,企业最需要的就是平台真的拿出真金白银,能不能雪中送炭也是对平台社会责任感最直接的测试。

 

02
降本增效是关键

 

在滴滴企业版推出的安全出行保障措施中,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滴滴企业版推出“疫期通勤”专项场景功能服务,企业可根据公司办公地点和上下班时间,为员工开通打滴滴上下班企业支付功功能;该场景下还有企业拼车功能,员工可以选择和顺路的同企业同事拼车。



这说明,不论滴滴企业版也好,企业自身也好,在员工出行的解决方案层面,仍然有潜力可以挖掘,相比福利包这种疫情期的“临时性”措施,这些能够降本增效的措施才应该成为日常经营的常态。

 

艾瑞咨询在19年年末推出了《中国企业出行服务白皮书》,其中提到:2018年中国企业法人数量为1875万,基础很大,但众多中小企业的信息化、专业化程度比较低,只有10%左右实施了ERP和CRM方案,且各业务领域渗透率均不足60%。

 

拿出行领域来说,一方面需求很大,员工使用企业出行服务月均出行达到10.1次(一、二、线城市频次递减),另外一方面,企业对员工出行的管理相对原始,互联网技术兴起前,企业出行主要以企业自有车辆、汽车租赁、出租车的形式存在。随着网约车行业的发展,员工通过网络叫车,先行垫付车费后向公司报销,用车灵活性有所提高。


报告来源:艾瑞咨询


但两种方式的问题都很明显:企业配备车队很容易造成资源闲置和浪费,当然,对资金实力不强的企业来说,可能根本没这个烦恼,因为配不起;

 

至于出租车和网约车出行,都需要员工的先行垫付车费再向公司报销,这个形式的痛点估计职场人士都懂,相信嫌报销贴票据麻烦自掏腰包的员工也不在少数,对企业的财务部门来说,贴票、签字、审批、划拨等工作的工作量也可想而知,三一重工相关的负责人曾表示:“以8月份三一重工4768人次出差为例,按常规用车报销财务人员要审核4768张发票。”

 

在2018年年底,某科技巨头因员工打车虚开票事件将55名员工开除,事后,双方各执一词,在社交平台引起轩然大波,是非曲折不论,该事件着实提醒了企业一把:出行无小事,毕竟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财务制度。

 

其实,疫情降临后,企业面临的管理问题其实不是新问题,而是平时就存在的老问题,被放大了,比如企业管理员工出行缺乏数字化的手段,那么在疫情期报销流程需要改变的时候,有没有解决方案?企业用于购置用车所占有的现金流,会不会成为疫情期压倒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03
飞跃“疫情”的钥匙

是数字化

 

疫情对企业造成的损失是实实在在的,但对企业来说,除了要保证活下去,也要寻找疫情下的机会,那么,如果一定要找一些“疫情”的利好,可能是:这场压力测试,要求企业把过去可以放松一点的内功做到极致,同时,因为部分业务停摆,反而是个企业改革进化的机会。


就拿企业出行来说,「ToB行业头条」注意到,在2019企业出行服务峰会发言的几位嘉宾,除西贝副总裁楚学友外,询盘云创始人张中一、58集团的行政基建采购部副总裁Sophia Chen都提到,企业内部的服务质量对员工的归属感很重要,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外部服务质量。

 

在《中国企业出行服务白皮书》中也提到,“员工幸福感不强”在企业传统用车方式存在问题中排名第一。如前所述,企业传统用车的问题到了疫情期,就变成了事关企业安全生产、降本增效的生死线的问题,我们不怀疑企业为员工谋福祉的初心,但企业用车升级在哪个场景里的优先级高?显而易见。


 报告来源:艾瑞咨询


从这个角度看,疫情是企业出行升级的窗口:企业未必在疫情期有能力完成这个事情,但至少可以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并有成熟的路径可以参考:构建企业出行服务平台,员工通过网络叫车和用车后无需垫付车费,由企业统一结算支付,由此,不但提升员工出行的体验,也将降低企业出行管理的成本,提升企业出行数据管理和费用管控的效率,再往远看,甚至可以加速企业整体的数字化转型。

 

至于企业如何做,「ToB行业头条」在文章开头其实讲过,不论有没有疫情,企业靠自身实现都不靠谱,必须有合作伙伴共患难。

 

滴滴企业版在2015年1月上线,到现在已经服务了30万家企业,从其服务企业的过程看,智慧化的出行凭条应该贯穿在用车前端、运营后端和数据后端三个部分:

 

  • 在用车前端,虽然在软件操作上与个人版基本一致,但因为有基于用车场景的各类规则限制,基层技术逻辑较个人版更加复杂;

  • 在运营后端,针对企业出行管理者进行用车人员、用车规则、用车流程、用车费用等管理需求,滴滴企业版在统一的大框架下实现了不同企业的个性化定制;
  • 在数据后端,通过存储和运算海量出行数据,为企业出行管理者分析用车成本,实施成本管控提供决策辅助。

从中也可以看出,滴滴企业版依托的还是整个滴滴在出行领域积累的数字化、智能化的手段和经验,对企业来说,尤其是传统企业而言,疫情期和头部科技企业的“共患难”其实也是一个借力对方资源、加速磨合的机会,这既关乎抗疫,也关乎企业的未来。

分享到

点赞(0)

说点什么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