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B专访】阿里巴巴朋新宇:为何中台能帮企业突破增长瓶颈?

来源 /   ToB行业头条(ID:wwwqifu)

作者 /   王艺多 ·  编辑 /   Jenny


在阿里提出中台战略4年后的今天,几乎所有我们熟知的互联网巨头,都在跟进并加快中台建设。


2015年,阿里进行过一次组织架构调整,把搜索事业部、共享业务平台、数据技术、产品部合而为一,组成中台事业群,正式提出“大中台,小前台”管理战略。“中台”一词也在那时候首次出现在中国。


如今,中台模式开始被国内企业接受。但在当时,“中台”,这一区别于“前台”和“后台”,听上去很奇怪的词语,恐怕除了阿里内部之外,鲜为人知。


这种场景,又让我们不由自主想起9年前,在2010年中国IT领袖峰会上,李彦宏、马化腾、马云三人同台发表的对云计算的看法。技术出身的李彦宏与马化腾在当时都不看好云计算。三人之中,毫无技术背景的马云却坚持要做云计算。


后来的结果恐怕众所周知。随着网络技术发展,云计算时代彻底来临。先发的阿里云一骑绝尘,如今已成为亚洲第一的世界级云计算厂商,与亚马逊AWS、微软Azure齐名。


阿里每一次的业务变革与组织调整,除了技术远见外,也是阿里面对困难,解决潜在危机、突破增长瓶颈所做的应对措施。2009年开始建设的云计算如此,2015年实施的中台战略也同样如此。


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在纽交所挂牌上市。虽然马云看似风光,但当时的阿里,增长却陷入瓶颈。


一方面,随着阿里核心电商业务的持续扩大,淘宝、天猫、聚划算三大平台开始显现出大公司在IT建设层面“烟囱式”重复投入、资源利用率下降的通病;另一方面,阿里在C端的其他业务也屡屡受挫,曾被寄予厚望的来往、口碑网、UC等,都在其他竞争对手的打压下出现了衰退。一时间,海外投资者对阿里信心降低,阿里的股价也在上市之后下跌到2015年的最低点。


为了扭转态势,马云把在2015年前往北欧芬兰考察的号称“世界上最成功的移动游戏公司”Supercell的经验带到了阿里,也就是本文开头提到的中台战略。随后,阿里股价一路增长。


当然,我们肯定不能神化中台战略的作用,并且阿里股价的攀升也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此我们不做讨论。


但我们不能否认的是,阿里中台战略的提出与落实是具有前瞻性的,相比其他国内互联网巨头要早大约4年。并且中台战略也确实将阿里内部资源进行了打通与盘活,让阿里突破了当时的增长瓶颈。


翻回头来看,阿里和马云在4年前提出中台战略,也许并不是看到了4年后的今天,只是增长瓶颈的问题,阿里早其他巨头4年遇到了而已。


在前不久结束的2019阿里云峰会上海站现场,阿里巴巴集团数据技术及产品部总经理朋新宇(小芃)接受包括ToB行业头条(ID:wwwqifu)媒体采访时表示,任何一家企业,只要未来想做大做强,都需要进行中台建设。


而对于“企业什么时候打造中台是最恰当的时机”这个问题,朋新宇认为,企业在业务创新的过程中,会存在新业务上线前的增长瓶颈。那么这段时期,就是沉心部署中台战略的最佳时机。


为什么中台能够让企业突破增长瓶颈?


首先一个基本的共识是,在整个市场遇冷,资金收紧的大环境下,企业以往的粗放式管理所带来的增长已不再奏效。企业要想生存发展,必须进行管理与效率的变革,也就是从粗放式升级为精细化运营。那么企业就必须进行数字化建设。


从企业数字化进程看,过去企业更多完成的是信息化,对企业效率的提升是流程再造。而当企业从信息化迈向数字化之后,中台战略便成了支撑企业快速创新,实现增长的核心。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来看一下阿里的中台战略。


阿里一直强调的中台其实只有两个——业务中台和数据中台。


  • 业务中台的作用,简单来说就是让企业能够快速实现新业务上线,快速迭代试错。


早期的阿里和其他公司一样,在IT建设方面也是“烟囱式”的,由不同的技术团队支撑不同业务。比如淘宝、天猫、聚划算,阿里这三大核心电商,在过去是三套独立的系统,都建设了用户、商品、交易、评价等业务功能,并且互相独立,无法连接协同。


实际上,不只是阿里,这种重复投资、无法协同的独立烟囱架构,是目前国内绝大多数企业信息化建设时所遇到的普遍问题。


所以在阿里启动中台战略之后,在云计算架构下,横向打通各个业务系统,构建业务中台,把各不同业务中的相同部分抽离出来,由中台进行统一管理,再把它们重新组合,分配给上线的新业务。这样,新业务就能以模块化的形式快速上线。


如今我们打开手机淘宝首页,看到的包括淘宝头条、淘宝直播等,都是实施业务中台战略之后快速迭代上线的成果。


  • 数据中台,则是将企业内部数据进行“汇管用”(汇总、管理、使用)的核心环节。


如今,几乎所有企业都意识到数据资产的重要性,也明白有效数据治理是数据资产化的前提。但在实施数据中台之前,包括阿里在内的绝大多数企业,在数据方面都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各个部门重复开发数据集,浪费存储与计算资源
2.数据资源缺乏沉淀机制,计算能力提升效率低
3.业务数据孤岛问题严重,采集到的数据混乱质量低

4.企业组织架构限制数据共建共享,缺乏统一标准


前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决战大数据》作者车品觉认为,企业内部的数据治理问题,主要是由于在缺乏顶层设计的情况下,数字化步伐都在追随各个职能部门的发展,数据体系也是基于业务单元垂直积累,从而形成了烟囱式体系。


在车品觉的观点中,垂直式数据体系的优点是紧贴业务场景,反应敏捷;而缺点则是数据分散、不标淮,难以共用关联成为合力,最终数据价值就会被削弱。


此外,烟囱式数据体系,还会造成数据调用混乱,以及系统功能建设和维护带来的重复投资,造成人财物、时间等资源的浪费,以及数据质量的参差不齐。


其实,数据和业务功能一样,尽管数据来自不同业务,但数据在“汇管用”过程中,数据处理的技术和方法都非常类似,简单来说有点像工厂的生产流水线。从原始数据采集,到数据清洗、处理、使用的生产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有一套生产管理流程体系,用以保证数据品质、时效性、一致性等关键点。这条流水线也就是数据中台。


还以阿里举例,天猫和淘宝都有各自买家的评价数据。在过去,淘宝和天猫的数据体系是没有打通的。但实际上,二者在鉴别虚假评价时所使用的数据模型又是相同的。所以即便业务场景不一样,但很多基础数据模型和算法可以被重复使用。这就是刚刚提到数据中台在提高数据处理效率时的作用之一。


当然,构建业务与数据中台,并非仅仅从IT技术层面进行调整就可以了,同时还需要从组织架构上进行调整。


朋新宇认为,“组织”是中台战略中的关键一环。“在阿里有一句话,‘让数据像血液一样在企业里流淌’。那血液流动要有血管,组织就是企业的血管。所以数据中台第一要有数据,第二要有技术,第三要有产品,第四就是要进行组织变革。


实际上,中台战略的实施,一定需要涉及组织的重新调整。例如岗位的增设,冗余岗位的裁撤,同类部门的合并等。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2015年阿里上线大中台战略时,会进行一连串组织架构调整的原因。


另外朋新宇强调,业务中台和数据中台的双中台,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因为业务是数据的来源,而只有数据才能支撑业务正常运转。


所以,在数据经过数据中台的汇总处理、重新编排之后,就能够为整个业务提供基本的数据保障。数据中台和业务中台相结合,企业就能够以极小的成本投入,来构建新的前端业务并快速试错。而这正是传统业务模式所没有的优势,能够让需要快速迭代的互联网企业突破瓶颈,实现增长。

分享到

点赞(0)

说点什么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