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SaaS浮沉记


来源 /   企服行业头条(wwwqifu)

作者 /   王艺多 ·  编辑 /   Jenny

如果时间能够倒流,也许徐少春在30岁时很难想像,金蝶能取得如今的成绩。


在刚刚过去的3月14日,IDC发布了最新的《中国公有云市场2018年上半年跟踪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中国SaaS厂商销售收入占比,金蝶力压微软、SAP等国内外厂商,继续保持SaaS第一。


此外,在SaaS ERM公有云市场占有率,以及2018上半年SaaS财务云市场占有率上,金蝶云分别以15%和37.3%的占比排名第一。最重要的是,这是继2016年、2017年后,金蝶再次取得了整体企业级SaaS、SaaS ERM和SaaS财务云的三料冠军。


对于BAT等互联网巨头在2018年下半年为拥抱产业互联网所作出的一系列组织架构调整,恐怕所有互联网从业者都不陌生。但其实金蝶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走在这条路上。这一走,就是26年。


01

探 索


1991年普通的一天,徐少春读书时无意中读到罗曼·罗兰的名言:人生所有的欢乐都是创造的欢乐。这让意气风发的徐少春大为鼓舞,随后辞工创办深圳爱普电脑公司(金蝶的前身)。


后来1993年,徐少春带着这家公司,与香港招商局社会保险公司以及一位美籍华人三方合资,正式成立深圳金蝶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当时,正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年代。很多像徐少春一样的社会主流精英阶层纷纷选择经商。与徐少春同一时期「下海」的还有巨人集团的史玉柱,泰康人寿的陈东升,汇源果汁的朱新礼等。「九二派」是这批企业家的统称。


那时候的计算机远不像如今这样普及,民营企业财务需要依靠算盘。而徐少春毕业于东南大学计算机专业,同时又是中国第一批会计电算化硕士研究生,他深知财务电算化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性。


于是,徐少春带领金蝶开发财务软件「打天下算盘」:1993年底,金蝶V3.0 DOS版上线;95年底,金蝶Windows版开发完成,市场份额快速提升;98年2月,金蝶与微软全面合作,推出国内首家基于大型数据库版本的财务软件……


就这样,在1991年到2001年这10年时间里,金蝶以财务软件帮助中国1200万名会计人员甩掉了算盘。


尽管财务软件让金蝶获得了成功,但徐少春却心急如焚。因为1998年前后,互联网开始从深圳逐步进入中国。身处深圳的徐少春希望通过贷款加大资金投入,在互联网全面普及之前抢占先机。


但注册资金仅有500万元,并且是以「软件」这种在当时看来的无形资产为主的金蝶,让徐少春5年多来辗转于多家银行,却只拿到了杯水车薪的80万元贷款。


彼时,IDG创业投资基金正在广州深圳寻找投资项目,时任IDG投资基金总经理的王树造访金蝶。3个月后,IDG创业投资基金于1998年5月份向金蝶注资2000万元,以支持金蝶的技术投入。


这笔「及时雨」给了金蝶底气,也直接促成了金蝶从财务软件领域向企业管理软件的战略性拓展转型。2000年时,金蝶开始跻身中国ERP企业管理软件市场前三,开启从2001年后下一个10年的ERP时代。


 徐少春 


从算盘到财务软件,再到ERP企业信息管理系统,金蝶在做的正是企业数字化升级的第一步。


当时金蝶的客户无一不是如今我们所谓的「传统企业」。用现在的眼光来看,金蝶从一开始就专注于产业互联网升级的布局。


02

危&机


2007年,初代iPhone的问世,标志着互联网从PC端开始向移动端转化。随后2010年的iPhone 4代更加强了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渗透。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借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进入了发展快车道。


与此同时,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给中国传统实体产业带来了巨大冲击。


以钢铁行业为例: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衰退,国内和国际市场萎缩明显,钢材价格大幅下跌。而钢铁行业作为典型的传统行业,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过程中,信息化程度都处于较低水平,抗风险及应对危机能力明显不足,亟待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


正是这样的此消彼长,中国经济结构悄然发生变化。传统产业的经营思路也随着移动互联、云计算、以及社交网络的渗透开始转变。在徐少春看来,传统产业升级,需要的不仅是信息化技术与工具。在实际的业务与企业经营管理方面,也需要更先进的策略和方法。


所以从2008年开始,金蝶又迈出了转型的脚步,由企业管理软件厂商转型为整合IT服务商,为客户提供包括软件、管理和咨询在内的一整套产业转型解决方案。


在随后的几年里,金蝶并购了一批针对国内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专业软件厂商,目标直指传统企业的产业互联网升级。


但转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2012年底,连续三个季度的持续亏损,让金蝶成了媒体口诛笔伐的对象。「一家为别人公司咨询如何赚钱,自己却亏损上亿元」成了当时媒体们质疑金蝶的最大问题。


另外,彼时的金蝶在人力方面也颇为动荡。除了降薪裁员之外,2011年初,金蝶以600万元年薪从IBM挖来冯国华担任CEO。结果原本5年任期还没干满一年,冯国华便匆匆告辞走人。


但这些困难并没有让徐少春动摇。因为没人比他更理解这波技术革命带来的深刻影响。在他看来,移动互联、云计算和社交网络,对IT交付方式和企业管理都将产生革命性影响。


实际上,当年那段时间的亏损,是金蝶在寻找符合自己的互联网产品战略。2012年前后,金蝶开始对传统ERP进行移动化改造,陆续推出了34款移动办公软件。


当时负责移动端业务,现任金蝶高级副总裁田荣举建议打造企业移动开放平台,支撑所有产品线,通过一个平台连接所有ERP系统。基于公有云的金蝶「云之家」就这样水到渠成。


万科就是金蝶当时产业升级的典型案例。


2012~2014年,万科一直都在尝试内部管理移动化,期间做了很多不同平台,维护成本高,推广困难。而在选择金蝶云之家后,不仅效率得到了提升,而且员工使用活跃度很高。


 王石代言云之家 


云之家的上线,让金蝶在互联网时代与BAT等新巨头的竞争中不落下风,而且更巩固了金蝶在产业互联网方面移动端的战略布局。


03

洞察


当然,不只是金蝶,在老牌传统企业当中,国内产业互联网领域早已聚集了一批先行者。典型的例如海尔、航天科工、三一重工等。


另外,工信部也在2016年初就成立了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产业互联网」一词也曾在2014年之前就被宽带资本董事长田溯宁等人多次提及。


实际上,中国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推动经济快速腾飞,就发生在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的40年时间里。以工业为主的传统实体产业,信息化进程起步较发达国家相比要晚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但中国互联网发展却非常迅猛。这给传统产业直接迈进互联网时代提供了机会。


除了这两股浪潮在今天的叠加之外,产业互联网的另一发展基础就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


钢铁、水泥等产能较高行业,在市场整体萎缩的环境下,价格波动幅度收窄,使得渠道商利润被大幅压缩,传统的多级分销体系迅速崩溃,整个产业链都迫切需要转型升级,以谋求新经济形式下的未来生存。


当然,中国人口红利的逐步消退,也是传统制造业利润降低,迫切需要转型升级的原因之一。


正是由于这些宏观变化,产业互联网才一直都被金蝶和合作伙伴,以及目前的BAT们所重视,并不惜调整自身架构,拥抱产业互联网。


阿里和腾讯为例,马云自2016年在杭州云栖大会上提出五新战略之后,新零售便成了阿里随后两年的布局重点。而在2018年杭州云栖,马云再将新制造提到集团整体重点战略,强调「未来的制造业是Made in Internet」,强化产业互联网概念。


近几年,阿里云作为阿里巴巴集团整体底层技术,不仅支撑阿里电商业务增长,同时还在持续不断探索传统产业升级。例如阿里云与协鑫光伏的合作,提升芯片制造良品率;另外还有阿里云的智能养猪、航站楼智能航班调度、电力智能巡检等等。


尽管富士康董事长郭台铭、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等人都曾批评过马云的新制造只是噱头,但阿里在产业互联网方面的布局的确比较靠前。


相对而言,腾讯在产业互联网方面虽然有一定动作,但尚未做出非常亮眼的成果。


在外界看来,尽管腾讯也借助自身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以及对外投资,在包括医疗、教育等传统产业进行布局。但绝大多数观点还是认为,腾讯的重点依旧在C端。


曾有多家媒体直言,腾讯「没有ToB基因」。为此,腾讯副总裁汤道生还专门就此作过回应:基因都是在发展中进化出来的。


但客观来说,发展产业互联网,对腾讯而言的确是个挑战。腾讯在消费互联网时代的成功毋庸置疑。但在产业互联网方面确实需要加强。


当然,加强并非马化腾在此前的全国两会上发表关于发展产业互联网的提案这么简单。产业互联网确实需要腾讯从组织架构上进行根本调整。


当年SAP、IBM等,都是在实践过程中,将自身服务与客户的经验转化为服务架构,应用在产业中,才得以形成一流的ToB能力。而前车之鉴雅虎则是固守C端,最终沦落卖身。所以架构调整只有半年的腾讯,在产业互联网方面仍需一定时间,展现更多能力吸引产业用户。


而金蝶方面,在企服行业头条(微信:wwwqifu)看来,他们在产业互联网方面,要比BAT等互联网企业更深一步。这得益于金蝶26年对传统产业的服务与洞察。


在徐少春看来,产业互联网的本质不是在互联网本身,而是在传统产业。如何利用互联网的先进技术,帮助传统产业改造、转型、升级,这是传统企业特别关心的。传统企业在转型中希望与这样的合作伙伴与自身共同成长,徐少春也知道,金蝶就是其中之一。


农业同样是中国传统产业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今年1月16日,金蝶与全国第一农牧业企业温氏集团合作,成立「欣农互联」,打响2019年现代农牧产业价值链重构的第一枪。


 金蝶与温氏合作成立欣农互联 


金蝶能够与温氏集团成立合资公司,重构整个产业链,并非一朝一夕这么简单:


20多年来,温氏的生产、销售、管理系统几乎都是基于金蝶的平台打造,具备产业互联网信息化基础;而在机械化养殖的基础上,欣农互联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让温氏农业上下游伙伴进行智能养殖;同时,通过线上交易平台,直接糅合产业链中所有环节,打通线上线下。


除农牧行业之外,钢铁、制造、零售、物流等产业互联网也都是金蝶早已深耕的行业。例如金蝶为零售业打造的「管易云」,物流产业的「快递100」等等。


在企服行业头条看来,传统产业的升级,绝对不是看上去的「需求方与技术方的简单对接」。正如徐少春在与温氏集团合作时强调的:产业互联网能否成功的关键不在于互联网和技术,而是温氏对农牧产业的深刻洞察,以及金蝶对行业典型企业的实践经验累积。以此厚重的沉淀为基础,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才能更好地发挥技术的价值。


04

未来


至此,金蝶过往26年的产业互联网历程与核心经验,企服行业头条已基本总结完毕。从早期财务软件厂商,到企业信息化管理服务商,再到如今的全面云化。每一次转型,金蝶都饱受外界的质疑和压力。


为了深刻进行云转型,徐少春给外界留下的最深印象就是英雄主义式的破釜沉舟,直接「」出了金蝶的决心和未来。


近几年,徐少春砸掉了台式机、笔记本电脑、甚至砸掉了客户的服务器,凭借一部手机和金蝶云,把金蝶和客户都拉上了云端。



正是徐少春的这种魄力,让26岁的金蝶,以近三年连续斩获IDC中国SaaS市场第一的成绩,回应着每一次质疑。


如今,金蝶已将战略重心全部转移云端。徐少春直言,今年金蝶的战略主题是「加速云转型,直达并成就客户」。


为了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目标,徐少春开设了「徐少春个人号」,将600多万客户,通过该号直接链接到金蝶,贯彻以客户为中心的战略。


与此同时,接下来,金蝶还将持续加强在产业互联网方面的深度探索。企服行业头条认为,基于在过去对传统行业的服务经验与信息化基础上,当云时代来临后,金蝶无疑将在这条已经铺好的铁路上高速前进。


参考资料:

  • 王鹏,《金蝶化“蛹”成蝶》,中外企业文化,2001

  • 焦晶,《金蝶转型成蝶》,中外管理,2011

  • 张玄铭,《“中国式管理”救不了金蝶》,IT时代周刊,2012

  • 田溯宁,《田溯宁:未来20年产业互联网的时代》,商学院,2014

  • 孙冰,《BAT看上了产业互联网》,中国经济周刊,2018


    — END —

本文系企服行业头条原创出品,转载需申请。转载/投稿/内容合作/寻求报道请联系微信:qifutoutiaozhushou3W

分享到

点赞(0)

说点什么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