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服行研】怎么你到哪儿,哪儿就是寒冬?

作者 /李晓松 · 编辑 /Jenny Robin

来源 /企服行业头条(ID:wwwqifu)


春节归来,裁员继续。


2月15日,滴滴宣布裁员2000人,占比达到15%;

2月18日,人人车被爆裁撤线下门店员工,员工上北京总部维权;

2月19日,京东证实将对10%的副总裁以上高管进行优化;

……


大企业尚且求生艰难,中小企业若想在寒冬中“活下去”,显然更是困难。


不过,马云不是说过么:“未来充满不确定性,做企业就是把机会做成灾难,灾难变成机会。真正看清楚,就不会悲观或者乐观,而是去寻找解决方案。”


那么,凛冬已至,面对困境乃至灾难,企业除却裁员,还能找到哪些解决办法呢?


01

真需求是need

伪需求是want


企业生存的基本法则就是生产商品,然后卖出去赚钱。这个时代有太多靠画饼、靠几页PPT就能活的顺风顺水的公司。


这些公司产品未必好、模式未必对,只是恰好赶在了风口上,成了被吹起来的猪。


当资本狂潮褪去,这些公司的死亡注定是必然。



曾经火极一时的ofo在2018年步履维艰。撇去商业模式的好坏不说,光是单车故障这一理由,就让ofo失去了大量用户。



几年前,被称为泛互联网行业项目信息数据库的“IT桔子”,虽然掌控大量商业数据。可苦于找不到更好的商业模式,终究逃不过被收购的命运。


相比于前两个理由,这两年从风口跌落的企业更是不计其数。


大数据火的时候,这些企业扎堆进入,告诉世界它们可以“用数据驱动宇宙”


人工智能火的时候,它们又开始转型,说什么“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互不可分”


等到区块链火热,这些公司又开始为“韭州人民”造起了暴富梦!


死在2018年的区块链公司好歹还多活了几天,很多大数据、AI公司连2017年的“寒冬”都没撑过,就成为商业市场的过眼云烟。


图片源自网络


我们不能说,以上倒闭或是被收购的公司全是不好的公司,但这些公司都有太多的问题,让它们很难扛过寒冬的洗礼。


“真需求是need,伪需求是want。这是所有企业都需谨记的准则。


要知道,节衣缩食之际,客户想要的一定是必要的服务,而不是那些可要可不要的服务。


寒冬不出,一切都好。可一旦寒冬显现,这些跟风的、虚假的、to VC的公司就“演”不下去了。


02

花更少的钱让效率翻倍


互联网时代一直在追求快速扩张,可这无疑会带来诸多问题。


有的公司边界延伸过广,最后发现新业务并不能带来应有产出。有的公司招兵买马,最后发现管理重叠,机构臃肿。


所以,滴滴在2月迎来了大规模裁员,直接砍掉了由出行衍生出的诸多业务。


京东也开始向管理层动刀,准备精简高管结构,轻身前行。


把刀口对向员工是多数企业应对危机的第一选择,可企业控制员工成本的办法,只有这一个吗?


快合财税销售VP朱小瑞在接受企服行业头条(微信ID:wwwqifu)采访时表示:


“与其瞄准劳动关系中的弱势群体,不如提前将专业度高、业务关联度低的需求项目进行外包或者搭载工具。这样更有助于提升运营效率、节省成本,还能顺带完成企业的信息化转型。”


作为一家以工具赋能代账企业的财税服务公司,快合财税推出的智能记账SaaS系统,既可以为代账企业解决人效、成本等问题,又能为终端中小微企业带来满意的记账体验。


代帐计税是所有企业都避不开的业务,几乎每一家公司都有专人负责公司的财税。


如果每年只花费3000~5000块钱就能解决公司的代帐问题,企业还需要雇佣大量财务人员吗?


很明显,在这些专业度高、业务关联度低的需求项目上,采取合作形式,会更是更经济的选择。


几年前,很多公司为了存储数据,还要买服务器找机房托管。可当云服务足够普及、成熟,你会选谁呢?


以往公司为了管理销售团队,又是找IT公司开发各种系统,又是雇佣相应人员整理销售数据。可当ERP、CRM等软件足够成熟,公司的管理效率提升了几倍呢?


阿里云在海内外市场的迅猛发展;腾讯云、百度云的架构升级;Salesforce市值达到1200亿美元;钉钉用户突破1亿……


一系列ToB厂商的进击,都表明当前更多企业开始接受企业服务,并且逐步理解了ToB的价值。




BAT往ToB转型不是瞎转的,巨头切切实实感受到了C端红利消退后业绩增长的乏力。


如果每一家企业都能根据自身情况,与几家优质的ToB公司合作,是不是能在控制成本的基础上,将企业效率提升一大截呢?


03

建立壁垒是重要出路


说完产品和效率,我们再来说说企业的杀手锏。


行业里总是出现这样的怪事,即便是做同样的业务,采用相似的商业模式,有的公司能活下去,有的公司却活不下去。


能活下去的公司,除了运气,一定有独特的杀手锏。这个杀手锏就是企业壁垒。


就拿知识产权申报这一业务来说,传统的知识产权代理机构主要依靠线下人工服务,很难解决信息不对称、收费不透明、服务效率低、质量难保证等顽疾。


可是以知呱呱为代表的新生代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已经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手段,为用户提供知识产权全生命周期整体解决方案,大幅提升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降低了用户知识产权保护成本。


知呱呱创始人严长春认为:“企业唯有通过自主创新,建立核心技术壁垒,才能提升市场竞争力。”


  • 首先,企业从研发阶段就可以通过专利检索、预警分析等,全面了解竞争对手拥有的知识产权种类数量、法律状态,以及相关技术的市场动态和发展趋势,避免侵权和重复研发;

  • 其次,企业通过专利布局、挖掘、保护等全面保护创新成果,不容易被后来者copy。通过高价值专利培育,还能帮助企业更好地走出国门,提高国际话语权;

  • 第三,即使企业遇到困难,仍然可以通过提升创新能力,借助知识产权交易、质押融资等,为企业带来转机。


“企业只有全面保护好创新技术,形成自主品牌,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严长春对企服行业头条(微信ID:wwwqifu)说道。


不过,当前有太多公司仍然没有意识到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


太多血淋淋的实例告诉我们,不保护好专利、不搞明白知识产权,将会导致怎样可怕的后果。


即便大如苹果,也不止一次被高通的专利战搞得焦头烂额。


小米更是因为酷派的专利诉讼,险些无法IPO。


虽然十之八九的顾客都喝不出加多宝和王老吉的区别,可这两家厂商相爱相杀的历史,足够写一本书了……


相爱相杀的王老吉和加多宝


华为曾公开表示:如果没有知识产权保护,创新越多的公司就会越先破产。


另外,企业在创新的过程中不仅要尽可能的防止踩雷,更要防备恶意知识产权公司的主动碰瓷。


恶意知识产权公司会整天都在盯着各家企业在知识产权布局层面的漏洞。一旦被抓住把柄,企业就会面临诉讼要挟。


而且,这些恶意公司为了赚钱,甚至不惜通过虚假陈述、伪造凭证等方式,对合法商家发起虚假投诉。


当年“杭州网卫”就是因为恶意对淘宝上的合法商家发起大量虚假投诉,导致超过百万淘宝卖家的正常经营遭到严重影响。


这直接逼得阿里巴巴对恶意知识产权代理公司发布封杀令,在全平台停止受理“网卫”代理发起的任何知产投诉。



谁也不希望自己创立的公司、发明的专利被别人窃取,所以即便没有遭遇寒冬,企业也需要在知识产权层面未雨绸缪,真正保护好自己的杀手锏。


04

寒冬未必不是机会


寒冬到来,环境变了。


环境变了,企业在做好产品,建立壁垒,将效率优化到极致的同时,也要寻求一些变化。


马云在曾在浙商大会上说道:


“任何变化,你把它当做灾难的时候,那就越来越不顺眼,当做机会的时候就越看越有意思。在危机关头,能够熬过困难,熬过挑战的企业才有抗体。总是抱怨自己没有遇上好的年代,这样的人永远不可能遇上更好的时代。”


所以,寒冬的到来未必是一件坏事。这场灾难,很可能成为优质企业发展的机会。


寒冬虽然会让一大批企业凋零,但这何尝不是商业市场的优胜劣汰?


能够在这场寒冬中活下来的企业,不是刚好可以利用寒冬,证明自己的实力,干掉自己的对手么?


老话说的好: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平时说自己公司多强、产品多好都没用,没被寒冬干趴下,那才是好样的!



联合办公大战中,优客工场即将上市。可诸如Mad Space、裸心社、无界空间等扩张不可谓不迅速的品牌,为什么会在激烈的竞争中或是倒闭,或是被收购呢?


共享单车之争中,摩拜、ofo、哈啰、小蓝、酷奇……群雄争霸,可最后出局的厂商,只是单纯因为没钱吗?


抵抗寒冬没有讨巧的办法,如果不能踏踏实实的做好产品,没有足够强的竞争壁垒,没能真正优化企业效率,再强大的企业也有解体的一天。


外在环境确实会影响企业发展,可任何企业的倒塌,都是从内部溃烂开始的。


所以,那些公司发展不好就怪寒冬、个人成长不好就怪大环境的公司和人,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去吧!


 

 这个世上本无寒冬,

有的只是优胜劣汰。


分享到

点赞(0)

说点什么

全部评论